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凡二卷。隋代那连提耶舍(490~589)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。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,佛教僧徒将堕落,佛法转...亦名:含注戒本疏、戒本疏、戒疏 子题:含注、删定戒本、疏 戒本疏·序:“四分律含注戒本疏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题中...亦名:与恶见人同事戒制意、恶见同事戒制意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(波逸提)与恶见人同事戒六十九。制意有三义:...子题:世尊、大德 含注戒本·皈敬偈:“诸世尊大德,为我说是事。”(含注戒本卷上·一·八) 戒本疏·释皈敬偈:“...(经名)又曰瞿醯坛哆罗经,玉呬耶经。慧琳音义作掬呬耶亶怛罗经。三卷,唐不空译。所谓瞿醯经是也。...(杂语)译曰白马屎。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。...梵语 sarva-dhyāna-vimoksa-samādhi-samāpatti-sajkle?a-vyavadāna-vyutthāna-jāna-bala。如来十力之一。又作...(职位)僧官名。佛祖统纪三十一曰:陈文帝敕宝琼为京邑大僧统。...(术语)掉举与追悔之心,共为不使心安静之烦恼也。...【大众部】 p0240 西域记九卷十四页云:大迦叶波结集西北,有窣堵波,是阿难受僧诃责,不预结集,至此宴坐证罗汉果...(术语)Namoārya,又作南谟阿梨耶。译曰归命圣者。仁王经道场仪轨曰:那谟此云归命,阿哩也。此云远离恶不善法,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
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福之人。常做以下五件事的人,就会消耗掉你的福气。 一、在人背后嚼舌根 有...佛陀普度众生,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,一、沙弥(小和尚),二、沙弥尼(小尼姑),三、式叉摩罗(学戒女),四、比丘...
1.疼痛:鱼类同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,正像所有动物包括人类一样能够感受到疼痛。 2.汞、砷、铅:实际上,这已经算是...
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,他房间的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,旁边写着:自律管好自己,慎独切莫放逸。我忍...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,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,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;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,大乘思想...
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,先看一个偈颂。 《行论》云:恶有情如空,非能尽降伏,惟催此忿心,如破一切敌。 《入菩萨行论...
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,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?这不是勉强说:我现在开始要走向正了。没有用了!你要有一种智...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,一日,带领比丘们进城化缘乞食,到一巷弄中,碰见一个婆罗门,他以指划地为界,不让大...
妙行三因缘
【三藏法数】
[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] 一时因缘时即时分。因缘者。能生为因。助成为缘。谓五浊不增时。诸有情类具大威德。好修诸善盖于彼时。无诸浊恶。其人虽不乐为妙行。而亦自然能行也。(五浊者。劫浊。见浊。烦恼浊。众生浊。命浊也。)二处因缘处即处所。谓中国也。人生中国。其性聪敏。志意调柔。能修善业。不生邪见。其人虽不乐为妙行。而亦自然能行也。三补特伽罗因缘梵语补特伽罗。华言有情。谓一类有情。得修妙行之众同分而居。其性和雅。能修善业。如住律仪。盖亲近妙行之众。其
上篇:三无差别 | 下篇:三辈事佛 |
(术语)剜肉燃灯以供养佛者。宗镜录二十六曰:身座肉灯,归命供养。...
莲华面经
四分律含注戒本疏
随举比丘戒制意
诸世尊大德为我说是事
蕤呬耶经
骨鲁末遮
诸禅解脱三昧智力
大僧统
掉悔
大众部
那谟阿哩也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
常做这五件事,就会消耗掉福气
明旸法师: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

不吃鱼的10个原因

自律管好自己,慎独切莫放逸
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

能够调伏自己,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

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