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Namoārya,又作南谟阿梨耶。译曰归命圣者。仁王经道场仪轨曰:“那谟此云归命,阿哩也。此云远离恶不善法,会意翻云圣者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佛在黄芦园时,百二十岁之老梵志来,责佛不敬一切。佛说其理由及于五欲不昧不怖。摄于中阿含经四十。...(名数)善财童子历访之善知识数也。...禅林用语。随于机宜自由自在转变词锋之语,称为转语。于禅者迷惑不解,进退维谷之际,师家为令禅者颖解,蓦地翻转机...【道理】 p1236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:云何道理?谓诸缘起、及四道理。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:道理者:具四道理...(术语)佛之法身,为无为而能为也。...谓厌恶世上之一切。又遁世一语乃形容中世纪隐遁者之生活态度,厌世则为一般所用,如厌世思想、厌世主义等。 p5758...【遍行因】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。谓遍行之惑为染法的通因,又作一切遍因,即已生之遍行随眠为后生之自部...“觉王”即佛陀。“九品”为净土世界之九种品位。阿弥陀佛为净土世界之教主,故称九品觉王。 p142...(物名)全分水精之数珠曰本装束。半分水精曰半装束。...【四种资具】 p0428 瑜伽五卷一页云:四种资具者:一适悦资具,二滋长资具,三清净资具,四住持资具。适悦资具者,...为六世纪日本敏达天皇之大臣,乃日本佛教史中极力护持佛教之重要人物,曾协助敏达天皇、用明天皇、崇峻天皇、推古女...礼佛大忏悔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,与大苾刍众,而为说法。时舍利弗、大目乾连,前诣佛所,五体投地,礼佛足已,...
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,世尊告诉所有比丘:譬如摩竭国中愚惑、少智慧的牧牛人,想要驱赶牛...
什么叫清净实相呢?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、习气;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体相,而我们世间生灭的现象都称为假相...
十住位言住者,慧住于理,名之为住。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,善根坚固,观慧增长,虽未如实证入实相妙理,而能安...问: 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。 大安法师答: 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兴净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师。晚清以...
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,要发菩提心。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开示说:汝等虑身缠世网,念头不得清净。就好象我们现在还有很...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,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。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诀窍,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...
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,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,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习,自然地就会为这个恶人宣说大乘的十二部经...问: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,自己到寺院去做义工,这样对吗?有功德吗? 宏海法师答: 如果真是...
那谟阿哩也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那翳舍 | 下篇:那罗 |
指藉问答以显扬教义。又作论议、讲论、法问、问答。其目的在显明真理俾使对方了解论理,其论义方式一般用因明法,即...
黄芦园经
五十三善知识
转语
道理
无为能为
厌世
遍行因
九品觉王
半装束数珠
四种资具
苏我马子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佛说月光菩萨经

以八正道度生死流

念佛感通清净实相

十住位的「住」是什么含义
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

离开尘欲,求生极乐
诵经的六个诀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