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指日本天平年间之写经。又为奈良朝时代写经之总称。此时之写经,大多于写经所中制作完成。官设写经所之创始情形不详...凡二卷。又称大般涅槃经荼毗分、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、涅槃经后分、后分。唐代若那跋陀罗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。即...古印度历法昼夜之分法有多种:(一)依佛法以昼三夜三之六时为常法,佛说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四七上):“昼夜六时,...【非有果法】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:非有果法云何?谓除有果无漏法,诸余无漏法。...梵语 amanusya,巴利语 amanussa。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,以及夜叉、恶鬼、修罗、地狱等。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。比丘...(名数)前七种加不定般为八种不还。不定般者,虽于三界中任何一界,断余恶而般涅槃,然无决定之种性也。但此为台宗...【有学】 此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,而修学无漏的戒、定、慧,及择灭之理的修行者。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,然尚有烦...佛十大弟子之一,以论议第一著称。...(术语)具应人天供养之威仪者。即阿罗汉之旧译。出三藏记集一曰:旧经无著果,亦应真,亦应仪,新经阿罗汉,亦言阿...(杂语)Maṇḍa,译曰坚固。金刚座之异名。大日经疏十二曰:尔时诸金刚菩萨,即能现菩提座也。此座但以世间意说但...【内心住】 p0366 瑜伽九十一卷八页云:于三摩地所行所缘,无散乱故;名内心住。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
有师兄问我: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,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?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?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...问: 法师讲经当中,提到有个老和尚念了几十年佛,将要往生时,问其他比丘,他还可以带一个人往生,结果只有一个十...
不定四者:睡眠者,令身不自在,昧略为性。障观为业。谓睡眠位,身不自在,心极暗劣,一门转故,昧简在定,略别窹时...
归命,如波罗蜜例,倒语法也。归义有二:一者归投义,言世人至重者身命,举身命而归依,诚敬之至,无二心也。二者归...
【十恶】 由彼三业,能成十恶。恶者乖理之行,谓众生触境颠倒,纵此感情于身口意,动与理乖,成此十恶也。 由于身造...修净土法门的,在一心念佛的时候,急遽不得,疑畏不得,放松不得.矜喜不得。这四句包含着八种意义,应分四层来看,...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,修桥铺路,救济鳏寡孤独,施茶施米,做了许多的慈善公益。他只知热心修福,忽略闻...
对于邪淫的意乐,有人会觉得: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!实际上邪念一动,就是罪业。下面看《感应篇例证》中的例子: 贵...
三病用三药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涅槃经]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。对一切顺情之境。着欲无厌。是为贪病。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。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。何所可贪。此观若成。此病即去。而心寂静矣。二嗔病谓嗔恚之心。对一切违情之境。热恼于怀。是为嗔病。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。令其观于一切众生。皆吾眷属。应与其乐。何所可嗔。此观若成。此病即去。而心清凉矣。三痴病谓迷惑之心。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。颠倒妄想。是为痴病。其病当以因缘之观为药而对治之。令其知生死轮转。因果相续。
上篇:三缚 | 下篇:三病难治 |
(术语)又云悭执定,于定中所现种种之异境以为殊妙而取着也。大疏六曰:若见异境界以为殊妙,而取着之,名为我慢定...
天平写经
阇维分
时分
非有果法
非人
八种不还
有学
迦旃延
应仪
满荼
内心住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
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
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

睡眠者,昧略为性,障观为业

莲池大师对「归命」的详明诠释

佛教十恶与十善
净土法门四忌
富翁吃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