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全一卷。元代怀则撰述。又作佛心印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。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“性具性恶”之法,并破斥禅家之...梵语 jayanta, jayanti。意译战胜。即能降伏他人之意。大日经疏卷十有(大三九·六八三下)“阿波(入)啰誓帝(无...梵语 jihvā。意译作舌,其原意为火焰,即能尝之义。盖以供物投入火中祭神时,火焰即为神祇“能尝”之表现,故历代...【非烦恼法】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:非烦恼法云何?谓若法、非缠。...(杂名)Bodhimaṇḍa,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。在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,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。释尊于此成道,故谓之菩...指非色非心法之类聚。三聚之一。(一)乃阿毗达磨所立之法相。其他二聚为色聚、心聚。(参阅“三聚”665、“非色非心...(名数)前六种加无色般也。无色般者,没于欲界不生于色界,而生于无色界,于此断余惑而般涅槃也。...【有余依涅槃】 为‘四种涅槃’之一。依指依身,即人的身体。小乘佛教认为,虽断却一切生死原因的烦恼而证得涅槃,...国名,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,现在尼泊尔的西部。...(术语)Pravāsanīya,律中刑罚之名。犯了四波罗夷罪,当加灭摈之罚者。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:应摈者,应犹当...(人名)给孤独长者之女修摩提,嫁满财长者之子,使其家供佛僧,同悟道。见须摩提女经。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
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,我们只有一件事情,忏悔自己的业障,认命、忏悔,就是这样子。我们不要在果报上做太多...问: 《安士全书》中有一个故事,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,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,仅念了几声佛号,便说见到...在佛教经典记载中,原是十六罗汉,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,又称十六尊者。据经典说,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,不...
我们佛教的正见,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。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。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...
过去有一位年轻人,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,谈了三年,准备要结婚的时候呢,突然间这个女孩,嫁给另外一个男...
我讲一个《法句经》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,有一天他以神通力到了忉利天去。到了忉利天以后,他...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,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,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悲痛不已,纷纷向佛陀求救。佛陀为了解救无辜孩子的...问: 师父,我遇到一个疑团,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,这个是你前世的儿子,这个是你前世的闺女,说有天眼通,有这回...
三缚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孔目] 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。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。贪染生着。起诸惑业。因被缠系。不得解脱。故名贪缚。(五尘者。色尘。声尘。香法。味尘。触尘也。)二嗔缚忿怒之心名为嗔。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。忿怒生嗔。起诸惑业。因被缠缚。不得解脱。故名嗔缚。三痴缚迷惑之心名为痴。谓众生于一切事理之法。无所明了。妄生邪见。起诸邪行。缠绵不息。故名痴缚。
上篇:三颠倒 | 下篇:三病用三药 |
(术语)梵语Asmimāna,恃我而自贡高,慢他也。唯识论四曰:我慢者,谓倨傲恃所执我。令心高举,故名我慢。法华经...
天台传佛心印记
阇演帝
时乞缚
非烦恼法
菩提道场
非二聚
七种不还
有余依涅槃
迦毗罗卫
应灭摈
满财长者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
面对今生的果报,我们只能忏悔认命
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,谁轻谁重
十八罗汉

生命中没有一件事,是莫名奇妙出现的

走出心中的妄想,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