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佛像形态之一种。为面容慈悲,呈女性丰丽之姿的菩萨与天部(如辩才天、吉祥天)。 p1335...【一切门静虑】 p0008 瑜伽四十三卷三页云:云何菩萨一切门静虑?谓此静虑,略有四种。一者、有寻有伺静虑,二...(譬喻)智慧之高如山也。涅槃经八曰:如来悉断无量烦恼,住智慧山。...(譬喻)牛羊之眼,以譬见之劣。智度论八十二曰:肉眼所见,与牛羊无异。止观一下曰:如牛羊眼不解方隅。玄义二上曰...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,谛谓真实不虚,如来亲证。佛成道后,至鹿野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,是为佛转法轮之初,故称初法轮...亦名:戒场量 资持记释云:“戒场中,先引开缘。数字入呼。众起即羯磨僧事。四位僧中,略举初后,中二大同。善下,...【中有互见】 p0360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十三页云:问:中有为能互相见不?答:能互相见。问:谁能见谁?有作是说:地...(杂名)Mātaṅgi,摩邓伽之女声。...(经名)一卷,西晋法炬译。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,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,后为辟支佛。...禅林用语。指执著于空寂之处,因而失去自由运作之人。亦即指槁木死灰之徒。碧岩录第七十五则(大四八·二○二中):...乃八相成道之一,即世尊出家后六年之苦行。无量寿经卷上载,释尊因见老病死,悟世间之无常,遂弃国财位,入山学道,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...
在福州鼓山一带,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韦驮显灵的真实故事。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(1773年)间,鼓山涌泉寺的老...
夫初欲入禅调身者: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,若在定外,行住进止,动静运为,悉须详审。若所作粗犷,则气息随粗,以气...
问: 单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,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西方? 大安法师答: 你不需要求速来接引,你还是以平实的...讲到禅宗,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,好像禅宗与棒喝,是不可或分的事一样,其实,棒喝只是禅宗宗师们教授法运用的一种,...有个姑娘向她的母亲大倒苦水,说最近老板扣了她的奖金、男朋友见异思迁弃她而去,总之心情郁闷,事事不顺。 母亲耐...
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,所以在人类所居世界的遥远的东方,除了药...问: 我爸爸十多年前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,神智不大正常,总是说有人害他。学佛后,我认识到他是当年练功时,...
三种人难报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大毗婆沙论] 佛告比丘。我见有三种人。于诸有情。多获利益。其恩难报。假使尽其形寿。以诸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。及余资缘而供养之。亦不能报也。一令出家者谓若有人为其说法。劝令出家。剃发染衣。以正信心受持净戒。乃至成就菩提。其恩难报也。(梵语菩提。华言道。)二令知集法者集。积集也。谓众生积集烦恼惑业。而能招集生死之苦。若有人为其说法。令知烦恼过患而灭除之。其恩难报也。三令得漏尽者漏尽者。谓众生生死惑俱尽。不漏落三界也。若有人为其说法。令如法而修
上篇:阎浮提人三事胜余三洲 | 下篇:三善知识 |
(人名)Kapila,旧称迦毗罗仙。译曰黄赤仙,黄头仙。...
天女形
一切门静虑
智慧山
牛羊眼
四谛
摄僧戒场量
中有互见
摩邓祇
阿阇世王问五逆经
死汉
入山学道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40道寺院素菜谱(图)

鼓山韦驮菩萨显灵的故事

初习禅应如何调身

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,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
南怀瑾:禅宗的棒喝
把困难都糅合在一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