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无烦恼垢染的衣,即袈裟。...(书名)明智旭解。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,百法明门论直解一卷,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,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,观所缘缘...【有情名想差别】 p0551 显扬十五卷十六页云:复次若尔;何故于正法中,建立名想种种差别?颂曰:为言说易故,...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存亡进不。(一、示存亡)僧祇,齐三由旬知其存亡。五分,知其在世在道以不。萨婆多,施主若...(术语)法会修毕时之读经。是曰散经。...(术语)五眼之一。佛名觉者,觉者之眼云佛眼,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。又别于前之四眼,四眼至佛则总名为佛眼。无量寿...(术语)谓斋礼忏悔以冀降福也。南史曰:比来慕法,普天信向。家家斋戒,人人忏礼。...【得支持不】 p0994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页云:得支持不者:谓问苦受、不至增乎?非无间乎?非不爱触之所触乎?非违虑...【瞻波国】 p1422 西域记十卷四页云:瞻波国、周四千余里。国大都城、北背殑伽河,周四十余里。土地垫湿,稼穑滋盛...华译为藏识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的三种意义。自能藏万法种子方面来说,叫做能藏;自受前七识杂染法所熏所依方面来说...(名数)眼等六根譬如狗等六畜也。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
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,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,破除我们的无明妄想,开显我们真实的心性。这当中从经文...佛陀时代,有位婆罗门,年迈得子。对于这位独生子,婆罗门甚是爱怜,照顾得无微不至,一心希望聪慧的儿子继承家业,...
禅对于我们的生活、生存、生命极为重要。佛经上讲,众生有分段生死,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、七十岁,最多也...一、广行布施 《大成佛经》中讲到,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,在华林园龙华树下,为大众说法时,特别讲说了往生弥勒...
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,四个道次第,这个次第不能错。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;第二个才有所谓的了解路况正见;...从前,战乱频仍,到处是难民。在长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国禅寺,寺内仅剩一僧。一日,一落魄书生来到寺内,说自己带着...问: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,随遇而安? 大安法师答: 要做到随缘安乐,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,命运的好...一位从事冶金行业的老板去拜谒一位禅师,他问:禅师你好,我想问一下,我兢兢业业,吃苦耐劳,用最好的人才,聘请最...
三乘观门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天台四教仪集注] 一声闻观苦谛为初门苦即三界生死之苦也。谛即审实之义。谓声闻之人。知果苦而断集因。慕寂灭而修道品。谛观五阴生死之身。即是众苦之本。故观苦谛为初门也。(三界者。欲界。色界。无色界也。五阴者。色阴。受阴。想阴。行阴。识阴也。)二缘觉观集谛为初门集即招集之义。谓烦恼之因。则能招集生死之苦果也。缘觉之人。于十二因缘中。初从无明观起。无明即属集谛。了知苦果实由集因而生。故观集谛为初门也。(十二因缘者。一无明。二行。三识。四名色。五六
上篇:三乘 | 下篇:三田喻三种人 |
(术语)Stūpa,又作窣堵波、窣睹波、素睹波、薮斗婆,旧称薮偷婆、私鍮簸、数斗波、鍮婆、塔婆、兜婆、塔、浮图等...
无垢衣
相宗八要直解八卷
有情名想差别
净主存亡进否
散经
佛眼
忏礼
得支持不
瞻波国
阿赖耶
六譬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
阿修罗界的因果相
婆罗门寻子记

禅对生命的重要性
往生弥勒净土的修行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