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离垢地的别名,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。...(书名)明明昱着。百法明门论赘言一卷,唯识三十论约意一卷,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,六离合释法式通关一卷,观所缘缘...【有情皆由自业】 p0551 杂集论八卷九页云:云何有情皆由自业?由自造业而受异熟故。谓诸有情,由其自业,故名...亦名:施主 子题:衣药钵净施主、真实净主、展转净主、钱宝谷米净施主、得戒沙弥、学悔、钱宝等主必施俗人复是真实...(术语)定散二业之一。散心而营之善业也。往生要集下末分别念佛为定、散、有相、无相之四业。...(修法)忏法之仪式也。法华忏法,方等忏法,观音忏法,弥陀忏法等。佛祖统纪三十三曰:僧传称:汉魏以来,请僧设供...【得眼林】 p0994 西域记六卷七页云: 伽蓝西北三四里、至得眼林。有如来经行之迹,诸圣习定之所。幷树封记,建窣堵...【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】 p1417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:谓勤修习内心寂静奢摩他行诸苾刍等,为欲断除诸随烦恼,应知...(名数)合佛与佛最初度之五比丘为六罗汉也。以此时人间始有阿罗汉六人故也。阿罗汉之名,通于三乘之极果。释氏要览...谓僧门之袈裟,变为与在家之白衣相同,此乃末世法灭尽之相。印度之在家者穿著白衣,佛所制正法中,出家者应着染有青...信者信受,一切佛法,起原于信。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又曰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故信为入佛法之首要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
自古以来,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,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、四大丛林、四大禅林,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...宋徽宗喜欢书画,并且有很深的造诣。一天,他问随从:天下何人画驴最好?随从四处打听,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...
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,只想到一件事,就是痛苦跟快乐,如何离苦得乐,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,我们想要找...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,住在深山中保任。山脚下的村落里,有一位七岁神童,由于他宿世的善根,小小年...《论语》有曰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初读此句,并无什么特别感受,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:当父母还健在的时...
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,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法时期等种种败坏之相,现今都一一显现无余。纵观当今国际形势...
我在五台山时候,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,说:师父,我念佛好多年了,我临终能生极乐世界不能?我说:你怎么问我这个话...问: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,怎能吃素呢? 大安法师答: 这就要看你的发心,如果你真的想吃素,也是可以的。应酬,应...
三乘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法华经] 第即载之义。谓声闻缘觉菩萨。各以其法为乘。运出三界生死。同到真空涅槃。故名三乘。(三界者。欲界。色界。无色界也。梵语涅槃。华言灭度。)一声闻闻佛声教而得悟道。故曰声闻。谓其知苦断集。慕灭修道。故以此四谛为乘也。(四谛者。苦谛。集谛。灭谛。道谛也。)二缘觉因观十二因缘。觉真谛理。故名缘觉。谓始观无明缘乃至老死。此是观十二因缘生。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。此是观十二因缘灭。观此因缘生灭。即悟非生非灭。故以此十二因缘为乘也。(十二因缘者。一
上篇:三车 | 下篇:三乘观门 |
(人名)增一阿含经二十曰:有鹿头梵志,叩诸髑髅知各死相及其生处,但叩罗汉髑髅不知其所。耆域之事与此相同。...
无垢地
相宗八要解八卷
有情皆由自业
净主
散业
忏仪
得眼林
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
六汉罗
袈裟变白
信分(二)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
丛林参学中的「警策格言」
感谢嫉妒者

把自我意识放下,跟着愿力走
神童的叹然一笑
敬老养老是福气

颠倒的人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