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僧门之袈裟,变为与在家之白衣相同,此乃末世法灭尽之相。印度之在家者穿著白衣,佛所制正法中,出家者应着染有青、黑、木兰等不正色之袈裟,故袈裟变白,系正法毁灭之象征。摩耶经卷下(大一二·一○一三下):“一千三百岁已,袈裟变白,不受染色。”佛陀教法之流传、变迁可分三期,一般以佛陀入灭后一千年或二千年为末法时期,即正法绝灭之时期。摩耶经所载一千三百岁,约为末法时期。 p478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宿住随念智与缘过去愿智差别】 p1025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九卷二页云:问:宿住随念智,与缘过去愿智,何差别?答...无相之理,破即是显。故破惑即是正观,正观即为破惑,无可分别。然就文立论,将就破立言者以为破惑,就观立言者以为...禅宗公案名。临济录(大四七·四九六下):“上堂云:‘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,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,未证据者,看...(术语)生真实智慧之三昧也。智度论四十七曰:得此三昧,见一切诸三昧中,有真实禅慧相。...【缚喝国】 p1386 西域记一卷十四页云: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,南北四百余里。北临缚刍河。国大都城,周二十余里。人...即茶台、茶托。又称托子、橐子。为放置杯、碗之台子。在佛门中,称高台之茶托为托子。 p2423...譬喻无知凡夫但见于果,而不求其因,如犬逐于块,而不知追投之人。[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] p1508...为“偏僻问”之别称。汾阳十八问之一。主,指师家。学人为试验师家而提出质问,称为辨主问。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...(术语)佛陀之智慧也。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,旧翻无上正等觉,又云萨般若Sarvajā,旧...须弥,梵名 Sumeru,巴利名同。又作苏迷卢山、须弥卢山、须弥留山、修迷楼山。略作弥楼山(梵 Meru)。意译作妙高山...乃三轮之一。即佛说法开导众生,令反邪归正、破除烦恼。又作说法轮、口轮。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之三轮章载,教,即教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问: 我慢高山,不留法水。面对傲慢我总是无法控制,傲慢总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,更可怕的是对傲慢竟然浑然不识。...
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,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,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。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...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,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,有位带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,大喊道:等一下,船夫!载我过去!全船...
有的人不明白,为什么做了恶事,却没有恶报。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,屠户,或者黄色场所,赚了很多钱。而有的生意人...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,他提出猛兽、毒蛇、蝗虫之类都是害虫,危害这些虫可以说是为民除害。大师针对此言论,进行...【第七觉悟:五欲过患。虽为俗人,不染世乐;常念三衣,瓦钵法器;志愿出家,守道清白;梵行高远,慈悲一切。 《佛...广义的生活健康,除了无病之外,还有正常、和谐的内涵。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,应当远离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酗酒等不...
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、虚空库、虚空光菩萨,密号库藏金刚,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。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,...
袈裟变白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袈裟袋 | 下篇:浅略深秘 |
【可欣语及可意语】 p0525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:于现在世事及领受,可爱乐故;名可欣语及可意语。...
宿住随念智与缘过去愿智差别
正观(二)
临济真人
智相三昧
缚喝国
托子
犬逐块
辨主问
佛智
须弥山
教诫轮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

信仰不能被消费
将军的忏悔

【推荐】应在福中更修福,切莫福报造恶业
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
虽为俗人不染世乐,梵行高远慈悲一切
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