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经名)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。一卷,刘宋昙摩蜜多译。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。是与法华经之普贤...(喻)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,润泽众生。...指九种真实之理;谛,即真理之意。九者即:(一)无常谛,谓三界诸法之生灭无常。(二)苦谛,指三界有漏之果报逼迫苦恼...(一)(334~416)东晋僧。我国净土宗初祖。庐山白莲社创始者。雁门楼烦(山西崞县)人,俗姓贾。十三岁,游学许昌、...(术语)寺院十名之一。出离世俗人之住处也。见僧史略上。...对诸法唯识之教理所提出之九种疑难。成唯识论卷九予以答释:(一)唯识所因难,此乃据何教理而立论唯识之问难。对此问...(菩萨)菩萨名。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曰:其画像法,任其大小,身肉皆白,面貌端正,头戴天冠,颈有璎珞,右臂垂下,...乃“受体”与“随行”之并称。又作受体随戒。略称受随。于我心受戒持戒体,而决心不破戒者,称为受体:此后相应其决...(术语)云门之三句:一截断众流。二函盖乾坤。三随波逐浪。祖庭事苑一曰:立此三句,自德山圆明大师始也。今皆谓云...(名数)般若者,圆常之大觉也。一觉有三德:一实相般若,为般若之理体,本来为众生所具,离一切虚妄之相,般若之实...亦名:受食之所受境、所受食境 资持记释云:“了论,上二句简除,谓自及同类,皆非能授。余下,正示,三类,即人、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
禅堂的禅字,又名静虑,又名思维修,总的一句话,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。大家在参禅的时候,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...
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:一种是众生的别业妄见,第二种是众生的同分妄见。这个别业妄见就是我们讲的所...【春秋诸大夫,见人言动,亿而谈其祸福,靡不验者,左国诸记可观也。】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,推测他的...在佛学中,本没有什么宗派,因为末法时期,众生根器薄弱,智慧不及从前。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。佛说:末法时期...
怎么欣求极乐呢? 思惟依正庄严,成就内心的安乐;思惟诸善聚会,成就内心的清净。对极乐世界的欣求,有两个修观的...
主持人:各位网友,大家好!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,《师父来了》第六十期,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...
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,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、年逾花甲的老人,她左手拿着一把香,右手...他读的科系,想要在毕业后进入行,要经过学科与术科检定考试。学科有一定的认定标准,术者就要看主考官的自由心证了...
阿难三名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翻译名义] 阿难是斛饭王之子。佛成道日生。以其能持法藏。有三种不同。随德受称。故有三名也。一名阿难梵语阿难。华言庆喜。生时合国欣庆欢喜故也。以其亲承佛旨。传以化人。即传持声闻藏也。二名阿难跋陀梵语阿难跋陀。华言喜贤。以其住于有学之地。得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。即传持缘觉藏也。(空者。谓了达自性本空。无我我所也。无相者。谓一切法空。无男女相也。无愿者。谓了达诸法无相。无所愿求也。以能空此三者。即得自在无碍。故云解脱门也。)三名阿难迦罗梵语阿难迦
上篇:三迦叶 | 下篇:声闻三道 |
(术语)爱着之戏论也。由爱着之迷心而生种种不正之言论。中论疏一曰:明戏论有二:一者爱论,谓于一切法,有取着心...
观普贤经
甘露法雨
九谛
慧远
出世舍
唯识九难
香王
受体随行
三句
三般若
不受食戒所受境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
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

生命从哪里而来
人在福祸快要来时,观察他的举动,决定能事先知道
李炳南居士:忆佛念佛

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

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