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指法会圆满日。即法会期满,众人散去之意。为“启建”之对称。幻住清规圣节满散疏(卍续一一一·四八九下):“启建...【条干】 p1039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:又卽此爱,上至有顶,高标出故;说名条干。...【心所有法依四一切生】 p0358 瑜伽三卷四页云:问:如是诸心所,几依一切处心生,一切地、一切时、一切耶?答:五...(仪式)又曰追善。追荐者为死者追荐福之义,追善者为死者追修善事之义,追荐为典语,追善为俗字。又曰追福,追修,...(术语)不相应法之一。梵语钵罗钵多Prāpta,谓有情所得之法,系于有情之身者。因而譬以绳,谓之得绳。如善恶之诸...(名数)佛灭后百年阿输迦王时,上座大众之根本,以大天而生部别,此时优婆鞠多阿罗汉之下于律藏分出五部。故此五部...【果圆满转】 p0811 摄论三卷十三页云:四、果圆满转。谓永无障,一切相不显现。最清净真实显现;于一切相,得...(界名)八热八寒为大地狱。八大热一一各有十六小地狱,以一狱城之四面门外,各有炉煨增、尸粪增、锋刃增、烈河增之...(经名)净土三部经中佛说无量寿经之异名。玄义分传通记三曰:大经者无量寿经,三经之中此经广故,对余二经名大经也...(507~583)南朝僧。又作安凛。江阴利成(江苏江阴)人,俗姓秦。幼聪颖好学,孝行远播。二十五岁因敕出家,后往魏...亦名:与女人露坐戒缘起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舍卫,迦留陀夷与斋优婆私露地共坐。乞食比丘见嫌之,具向诸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
觉悟,是对不悟者来说。 众生不觉悟,当然痛苦;觉悟后,就会得到解脱。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,但是有很...
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,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。 有一天,小沙弥心血来潮,想到郊外走走。他远眺普陀山最高峰,心想普陀...一、三岁孩童能道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,晚年的白居易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,于是不辞劳苦,到深山老林中去拜访...
古代祖师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如达摩祖师的安心,六祖的唯论见性,只要直下承当便了,用不着看话头。到后来的祖师,...
当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时,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,看到那里三五成群的和尚拿化缘的钱来赌博,有的甚至还抽烟,乾隆对...诸位的病苦,当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大家还能来共同修学佛法,这不能不说太难得!佛菩萨的慈悲,...
1937年5月初,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,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,讲律弘法。弘一...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,他七岁出家,参访善知识,在朝拜五台山时得到文殊菩萨示现,为其指点迷津。文喜禅师前...
三科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婆沙论并阿毗达磨品类足论] 论云。若迷心不迷色。则合色开心。数为五蕴。若迷色不迷心。则合心开色。数为十二入。若心色俱迷。则心色各开。数为十八界。如此开合说者。为令众生于所学处委细而观。故有三科不同焉。一五蕴(亦名五阴。)蕴。积聚也。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。以成身也。如业为迷心偏重者。合眼耳鼻舌身五根。但名为色。开意之一根为受想行识。令其细观于心。是为合色开心。故说五蕴也。二十二入入涉入也。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也。如来为迷色偏重者。开色为眼耳鼻
上篇:三渐次 | 下篇:三受 |
(杂名)大日如来之尊称也。金刚顶大教王经上曰:薄伽梵大毗卢遮那能为自在王,演说金刚界无边功德法。...
满散
条干
心所有法依四一切生
追荐
得
小乘五部
果圆满转
游增地狱
两卷经
安廪
独与女人露地坐戒缘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
觉悟,必须从心下手,修心才能悟

人有善愿,天必从之
为何恶习未改?只因心未勇猛

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

乾隆皇帝遇观音的故事
从心不苦到身不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