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对自力之诸行而言。念佛之行,为于佛方,成往生净土之大功德,而与众生者,故有此名。又对于自力念佛而言。...【七众别解脱律仪】 p0064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十一页云:此中三种律仪,谓别解脱律仪,静虑律仪,无漏律仪...【想蕴】 为五蕴中的第三位。《大乘广五蕴论》曰:‘云何想蕴,谓能增胜,取诸境相。增胜取者,谓胜力能取,如大力...(一)即自己动手杀害任何有情之生命。佛陀一本“慈爱与乐,悲愍拔苦”之精神而制定杀戒,严禁伤害任何有情众生,若犯...资持记·释钞序:“道覆,聪师(法聪律师)弟子,聪但口传,覆乃作疏六卷。传论云,但是长科,至于义举,未闻于世。...(术语)台家所立观行即五品之第二。至心读诵妙经以助内观之位也。止观七曰:善言妙义,与心相会,如膏助火。是时心...(经名)一卷,唐玄奘译。佛在建磔迦林,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,佛为说陀罗尼。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...【诸法自相共相】 p1352 五事毗婆沙论上二页云:问:何谓诸法自相共相?答:坚湿暖等,是诸法自相。无常苦等,是诸...(公案)碧岩第五则曰:雪峰示众曰: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,抛向面前,漆桶不会,打鼓普请看。...即将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见等六随眠中之贪随眠分为欲贪、有贪二种,合为七随眠。又称七使。随眠者,根本烦恼之异称...(名数)法相谓过现未之三世,有三种之别。即道理,神通,唯识之三世是也。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
八万劫后,未脱鸽身,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。有只鸽子,被老鹰所追,正好碰到佛与舍利弗在一起。这只鸽子先躲在舍利...
各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 我们来到普陀山,不管每一座寺院里边,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天王殿,天王殿的背面供的就是韦驮...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说:我身体一直很不好,我到处求神问卜,但是却毫无帮助,请您指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? 佛陀听...寺院里刚来了一批小沙弥。有天夜里,当新来的小沙弥们跟释心禅师做完晚修,回房就寝之后,就听隔壁的释心禅师大声喊...「阿赖耶识」是印度的语言,中文的意义就是「我」的意思。人有八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...
(圆涛法师白话译) 【原文】 药无贵贱,愈病者良。法无优劣,契机则妙。在昔之时,人根殊胜,知识如林,随修一法,则...
正念是意根。无贪无惑故分明。省庵大师《西方发愿文注》 正念分明,有很多人把正念仅仅理解为是念阿弥陀佛。当然也...
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,人生无解,真的无解!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。如果只有业力,那很简单,看谁欠谁而已。你...
三德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疏]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。救护众生。犹如赤子。是为恩德。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。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。净尽无余。是为断德。三智德智即智慧。谓如来以平等智慧。照了一切诸法。圆融无碍。是为智德。
上篇:三陀罗尼 | 下篇:三轨弘经 |
(一)指心王与心所对某一对象发生作用,同时了解、认知此一对象之意。心王,指八识之识体自身,亦即吾人精神作用之主...
他力念佛
七众别解脱律仪
想蕴
自杀
道覆律师
读诵品
持世陀罗尼经
诸法自相共相
雪峰尽大地
七随眠
三种三世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
八万劫后,未脱鸽身

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--韦驮菩萨
福是种来的,不是求来的
捉贼啊
阿赖耶识

《净土决疑论》白话译

何谓临终正念分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