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界名)毗卢舍那佛所住之莲华藏世界也。文句九上曰:华王世界。大部补注九曰:梵网经云:于寂灭道场,坐金刚华光王...释尊在过去世为国王之子,称为月光太子,一日出外游观,遇癞病之人哀求太子救疗,太子问诸医,群医谓唯有自幼至长未...(杂语)以声演说法,因而济度众生也。天台维摩经疏二曰:菩萨观众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?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。...亦名:犯重忏净法、律开忏重 资持记释云:“治禅病经。脱着衣者,示卑下故;生惭愧者,示悔心也;供僧等,假事折辱...Wangyue Xinheng 日本佛教学者,原姓松原,名胜次郎,福井县人。12岁于该县圆海寺从加纳法宣出家,入净土宗僧籍...(譬喻)色等之六境,谓之六尘。尘法极于六,无第七尘。故喻无法为七尘。楞严经一曰:若无有体而合者,则十九界因七...据观无量寿经所说而描绘之净土变相。于日本净土教,则指当麻曼荼罗、智光曼荼罗(以上奈良期)、清海曼荼罗(平安中...(杂语)僧尼之制度官也。僧史略中曰:东汉初沙门,隶鸿胪寺,西晋无闻。至后魏初立监福曹,统摄僧伍,寻更为昭玄寺...(菩萨)二十五菩萨之一。念佛行者临命终时,与阿弥陀佛共来迎之之菩萨名。光明者表智慧,王者尊长之义。其光明胜于...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明次第。衣则无时不须,资身最要,理先明之;即得覆形,内恼须济,故次乞食;身虽得立,威仪...(908~987)五代云门宗僧。四川绵竹人,俗姓上官。幼投成都真相院出家,十六岁受具足戒。后离蜀入秦,四处游方,依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往生论...凡趣圣道悟解真宗。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。一切行无由取见。愿善知识如有写者。用心无令脱错。恐误后人。 夫修道之本...
坚牢地神跟地藏是一个系统的。坚牢就形容大地,我们一切生活资具全是大地生的,它能荷载一切,能够育养一切众生,花...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,非常精进。时间久了,就退了心。很多原因都是由于遇到了种种逆缘。 很多人觉得...
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,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,很多人是这种概念。他就通过布施持戒去修福,他就想要对这种有漏的...
这是真实的故事,发生在许多年以前。 那时候,枪杀、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。就是在今天,可可西里的枪声仍...
身有三种过恶。杀生、偷盗、淫欲这三种过恶。我们身要不杀、不盗、不淫,断除这三种过恶。 不杀生前边给大家说了,...寺中有一个小和尚,从小就在这里出家,是寺里的众僧把他拉扯大的。 小和尚很知好歹,每天清晨,他担水、洒扫、做早...
过去,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。当时,佛陀为比丘们开示:比丘当知,众生因饮食而得以生存。一旦没有饮食,就...《法华经》中把凡夫世界形容为火宅,把佛法形容为出离火宅的交通工具。我们在信仰佛教、听闻佛法以前,常常被烦恼火...
般若二种相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地藏十轮经]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。为他演说三乘道教。劝正修行。灭除烦恼惑业。不行寂静真实般若。常行有见有相般若。如是般若。有取有着。是名世间般若。(有见有相般若。即世间之智。如劬宾大臣。分阎浮提七分。而能息诤。智满祖师云。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。)二出世间般若谓诸菩萨精勤修习菩提道时。随力听闻。为他演说三乘正法。而于其中。心如虚空。平等寂灭。离诸名相。如是般若。无取无著。是名出世间般若。(三乘者。声闻乘。缘觉乘。菩萨乘也。)
上篇:二般若 | 下篇:二种般若庄严 |
(术语)因明喻法之过也。如立无常之宗,举极微之异喻。是不遮遣所立之宗,故云所立不遣。见因明大疏七。...
华王世界
月光太子
声为佛事
忏波罗夷得清净法
望月信亨(Mochizuki Shinko 1869~1948)
七尘
观经曼荼罗
僧尼管属
光明王
四依法次第
澄远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往生论
【大藏经】最上乘论

这位护法神,独护地藏菩萨
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

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

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

淫心不除,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
在坎坷路上走,才能磨练心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