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杂语)禅林之目。食粥之时打槌遍集大众也。...欲色界菩萨者,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,而生欲界或生色界。问何缘菩萨不生无色界?答若已证得最胜威德菩...歌罗,梵语 kalā,巴利语同。乃极微数量之名称。或指月亮直径的十六分之一。又作哥罗分、伽罗分、迦罗分。意译为竖...(杂语)言轻重相等也。五灯会元曰:秤头半斤,秤尾八两。又曰:一个重半斤,一个重八两。...【明行圆满】 p0806 如如来十号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页云:明行圆满,所谓三明。遮行,行行,皆悉...【第四静虑近分】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:如经中说:卽于此身、清净心及洁白心、意解遍满具足住者,是谓第四静虑近...魔,梵语具云魔罗,华言能夺命,又云杀者。谓能夺智慧之命,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。 一、蕴魔 蕴犹积聚也,谓色...色界中有四重天处,皆为修禅定者所生之处,故称禅天。禅梵天即指色界初禅之三天(大梵天、梵辅天、梵众天)。法苑珠...【喜足少欲】 p1165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二页云:言喜足者,无不喜足。少欲者:无大欲。所无二种,差别云何?对法诸师...行事钞·足数众相篇:“灭摈者,谓犯重已,举至僧中,白四除弃也。”(事钞记卷四·三七·一三)...(术语)谓干慧地等十地。是般若经之说,以其示声缘菩三乘共同修道之行位也。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。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,皆净洁一种类,皆阿罗汉...十小咒...
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行持易而收效宏,为未法众生之解脱宝筏。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纲宗。若...
原文: 又以愿门广大,贵在知先;观法深玄,尤应守约。知先则务生彼国,守约则惟事持名。举其名兮,兼众德而俱备;...一个居士问:师父,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,为什么我仍在生病?难道佛法不灵?我疑惑很大,不想学佛了。 师父...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已经是庸医了,医病增病,越医越病即非是医师而是病师。宗教师只应人所求,应人所问已经是庸师...
不杀生进而要放生,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护生,爱护一切有生命的有情众生,人和动物,都要爱护。有人问,说不杀生要护生...
南北朝后魏时代,台山灵鹫寺,每到春天三月,依例举行无遮斋会,不论出家、俗家、也不分善男或信女、老的或少的、有...
歇下狂心,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如果我们没有信心,就不可能...
我们平时散乱、修行不够精进,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的缘故。正如佛陀所说:一切足迹中,象印为第一;一切思惟中,...
一路
【三藏法数】
[出首楞严经] 路犹道也。即能通之义。谓诸佛如来。离于生死。入大涅槃。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。舍此则无由而入。经云。十方薄伽梵。一路涅槃门。是也。(梵语涅槃。华言灭度。梵语首楞严。华言健相。又一切事究竟坚固。梵语薄伽梵。佛之总号。其义有六。自在。炽盛。端严。名称。吉祥。尊贵。为含多义。故不翻也。)
上篇:一刹 | 下篇:一尘 |
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。...
遍槌
欲色界菩萨补特伽罗
歌罗分
半斤八两
明行圆满
第四静虑近分
四魔
禅梵天
喜足少欲
灭摈
三乘共学十地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小咒

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

不离秽土而生净土
佛法为什么不灵
庸医治偻

不杀生,离杀生,进而放生

持心如大地

像死人一样做功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