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,修禅定者,若善识病源,能明四大、五脏、五根等三种病发之相,善加调治,则身心安隐,...(衣服)比丘之粪扫衣谓之纳衣,纳俗作衲。着衲衣者为十二头陀行之一,故以为僧衣之都名,又禅僧多着衲衣,故称曰衲...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。世者,谓有为法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等三世之迁流;间者,事事物物之间隔。总别为二,即:(一)有...子题:袈裟有五功德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明功用者,大悲经云,但使性是沙门,污沙门行,形是沙门,披着袈裟者,...(术语)佛陀之感应也。法华文句一曰:但观己心之广高,仰无穷之圣应。...退法,梵语 parihāna-dharman。六种阿罗汉之一,九无学之一。乃证得阿罗汉果中,最钝根之罗汉,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...(佛名)马鸣菩萨之本地也。释摩诃衍论一曰:马鸣菩萨若克其本大光明佛,若论其因第八地内住位菩萨,西天诞生,卢伽...【一剎那】 p0002 杂集论九卷三页云:又心剎那者:谓于所知境,智生究竟;名一剎那。非唯于本无今有生时名心剎...【无义语】 p1052 集异门论十卷六页云:无义语者:谓所说语,宣说显了表示开发纯无义事;是名无义语。...判释教理胜劣之用语。偏者,偏僻之理,偏于空乃至中;圆者,圆满具足一切。就大、小乘而言,则小乘为偏,大乘为圆。...【有学】 此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,而修学无漏的戒、定、慧,及择灭之理的修行者。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,然尚有烦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,与大苾刍众,而为说法。时舍利弗、大目乾连,前诣佛所,五体投地,礼佛足已,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
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:一念相应一念生,念念相应念念生。 一个净业行人当下这一念,如果能跟西方极乐世界...
念佛之人,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、寄库等佛事。以还寿生不出佛经,系后人伪造。寄库是愿死后做鬼,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...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,但两者不太一样。嫉妒是觉得一样东西本该属于我,别人不该拥有,也就是见不得别人得到好...
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,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《金刚经》。在讲《金刚经》的时候,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。等到...问: 经中说: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请解释一下。 方海权答: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所有的供养物品中(包括吃用住行物品...
佛教对于世间万象,都有深入的观察,了知天有天理,地有地理,人有人理,物有物理,情有情理,心有心理,世间上任何...佛陀在世时,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,有一位比丘问道:佛陀,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,他的记忆智慧都很高超,...
极乐世界的菩萨们,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,自古及今应该会是很多。我们天天发愿,我到了极乐世界,我就要回来。那我...
一证一切证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] 一证一切证者。谓上根之人。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融。无始无终。非浅非深。不有不空。无法不备。无处不通。是故一处证入。则一切处皆证入矣。
上篇:一断一切断 | 下篇:一成一切成 |
【那】 秦言不。大品云:那字门,诸法离名性相,不得不失故。论曰:即知一切法,不得不失,不来不去。华严唱那...
三种病相
衲
二世间
三衣功用
圣应
退法阿罗汉
大光明佛
一剎那
无义语
偏圆
有学
【大藏经】佛说月光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
【推荐】一念相应一念生,宝池莲华已标名

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
结恩不结怨

执着越重,轮回就越难出去
「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」如何解释

内心是最好的龙穴
傲慢障道--阿难的悟道因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