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术语)观者观照之义。吾人静止散乱粗动之心,则诸法之理,自得观照,谓之观。入于此观,谓之入观。多以为与入定同...【七地断障证真】 十地中远行地的菩萨,加修一切菩提分法,悟空、无相、无愿三昧,即断细相现行(于一切法执有缘生...又作兰香梢。旧译作阿梨树枝。兰香花开时,梢头之花子分为七分,以此比喻鬼神碎罪人之头为七分。慧琳音义卷三十五(...(术语)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。性者性分也,在于内而不改者。下自地狱界,上至佛界,如法各具十界之性,终始无变也...指禅林中从事买卖之僧侣。又称堕落僧。后转指阿谀他人、唯念名闻、利养,而无道心之僧。 p6184...谓四种根机不同之人,观世(包括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等三界)之时各有不同之感。(一)凡夫观三界之乐,心生欢喜,游戏...凡四卷。世亲(梵 Vasubandhu,四世纪)着,陈·真谛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。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...梵语 krtyānusthāna-jāna。又作作事智。为四智之一,五智之一。即转前五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)所得...(名数)又曰五种坛法。言五种之修法也:一息灾法,二增益法,三降伏法,四爱敬法,五钩召法。出补陀落会轨。...梵语 jeyāvarana。指执著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。又作智障、智碍。为二障之一,“烦恼障”之对称。谓众生由...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二载,比丘若有所求,以种种物赠予在家人,使得物者欢喜,产生报恩之心,不得物者闻之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《涅槃经》云:佛言:有二白法,能救众生。一、惭,二、愧。惭者、自不作罪,愧者、不教他作。惭...
【原文】 世人皆恶吃亏,而人人做吃亏之事。世人皆畏堕落,而在在种堕落之因。有人于此,父母无故而詈之曰,尔乃犬...
大家更要提起心念,抓紧用功。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: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。所以当你进法堂的时候,要能够想到为利益所...我的父母双亲,现在何处呢?究竟怎样了呢?父亲的健康?母亲的灵? 《诗经》的〈蓼莪篇〉说的:「哀哀父母」,我岂...
昔日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: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,是哪三种呢?所谓欲想、瞋恚想与杀害想。比丘...
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(又称竹林精舍),此时,大目犍连尊者就住在城外的耆阇崛山(或译灵鹫山)。...
问曰:如维摩方丈,包容有余,何必国界无赀(zī),乃称广大? 答曰:所言广大,非必以畦畹(q wǎn)为喻。但言如...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,不在庙里。不能脱离社会,不能脱离现实。要在修行中生活,在生活中修行。有的人整天打坐,磕头...
二天随人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] 经云。如人生已。则有二天恒相随逐。一曰同生。二曰同名。一同生天同生天者。谓此天与人同时而生也。二同名天同名天者。谓此天与人同其名字也。
上篇:僧伽理事二和 | 下篇:二种众生 |
【空性】 p0786 瑜伽九十卷十八页云:当知此中于内烦恼,如实了知;有、知为有,无、知为无。是名空性。 二...
入观
七地断障证真
兰香梢
如是性
卖僧
四人观世
佛性论
成所作智
五部尊法
所知障
污家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

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

提起心念,对治内心毛病
圣严法师《哀哀父母》

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,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

【推荐】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