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(经名)大乘菩萨僧之戒律也,总名三聚净戒,别有二途,一梵网为宗之说,二瑜伽禀承之说。梵网为宗之说受戒之作法出...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,一日上堂说:我这里,佛也无,法也无,达摩是个老臊胡,十地菩萨是担粪汉,等妙二觉是破戒凡...【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】 p1095 瑜伽四十八卷十八页云:略说菩萨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,谓入一切法第一义智成满得入故...【事边际所缘】 p0801 集论七卷三页云:事边际所缘者:谓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。尽所有性者:谓蕴界处。如所...(术语)台家有三释:(一)约理释之。谓方者方正,等者平等,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。因此义故,方等为一切大乘...(术语)恃己而凌他也。十六惑之一。有七慢九慢之别。唯识论六曰: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,(中略)此慢差别有七九种。...梵语 parinirvāna 之意译。旧译灭度、入灭。音译般涅槃。谓圆满诸德,寂灭诸恶。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,...(术语)佛有诸法,故称法主。胜鬘宝窟中末曰:法主者,佛有诸法,故名法主。止观一曰:若唱弥陀,即是唱十方佛功德...【如来所说敎无与等】 p0581 瑜伽八十七卷十六页云:复次由三因缘,如来所说教无与等。一者、宣说不共法故,二...(705~774)梵名 Amoghavajra。又作不空金刚。为唐代译经家、密教付法第六祖。南印度师子国人。天资聪明,幼从叔父...略称知净。系比丘净语之一。净语,犹言忌词。例如比丘要草木之时,若言“知之”、“看之”者,方属净语;若言“斫木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去年,学院安排我负责2013年秋季招生工作,把我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公布在各种佛教丛刊和网络媒体上,一时间不仅接到很...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,根据佛教的说法,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。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(也可以...
问: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,或昏迷,或患老年痴呆症者,在他们的耳边称念阿弥陀佛圣号,助其往生,有功效吗? 大安法...
我们在学院里面,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,往往会迷失方向,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是什么?我们常常凭直觉去感受会...
忏悔是我们修行的人自净身心、明心见性的一个最初的必经的阶段。要忏悔就需要有四力,即四种力量才能够真正地忏悔。...问: 弟子心里很苦,亲戚们都不喜欢我家的人,在一起就吵架。不论什么事,他们都认为是我们家的错,我们受了很多委...
随缘度化:我灭度后,敕诸菩萨及阿罗汉,应身生彼末法之中,作种种形,度诸轮转。或作沙门、白衣居士、人王、宰官、...
修止观,先修止。 系缘守境止: 系心鼻端脐间,我人心散乱,粗重的妄想纷飞,欲令心专注一境上,令心止息。或缘佛之...
利钝二根
【三藏法数】
[出析玄记] 析玄云。见道行人。根有二种。谓须陀洹初果之人。破惑见理。名为见道。(梵语须陀洹。华言入流。谓预入圣人之流也。)一钝根名随信行婆沙论云。由彼依信。随信起行。谓此一类行人。从来性多钝故。自不披阅教文。但信他人言说而得悟道。故名随信行。二利根名随法行婆沙论云。由彼依法。随法起行。谓此一类行人。从来性多利故。不信他言。但自披阅教典而得悟道。故名随法行。
上篇:初果二义 | 下篇:二种医 |
又作即事而真。事,谓事象、现象。即所有生灭差别现象界之事物皆是常住真实之真理。此系隋唐时代佛教之基本概念。僧...
菩萨戒
呵佛骂祖
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
事边际所缘
方等
慢
圆寂
法主
如来所说敎无与等
不空
知净语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什么人才有资格出家
圣严法师:业力与潜意识

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,有功效吗

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

具足四种力量才能真正的忏悔
亲戚为何不喜欢我家的人

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