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同事摄事】 p0613 集异门论九卷二页云:云何同事摄事?答:此中同事者:谓于断生命、深厌离者,为善助伴,令...(杂语)旧华严经四十三曰:菩萨清凉月,游于毕竟空,垂光照三界,心法无不现。新华严经五十九曰:菩萨智光月,法界...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,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,前刹那叫做过去,后刹那叫做未来。...究竟道者,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,一切系得永已断故,永证一切离系得故,从此次第无间转依,证得尽智及无生...人命终趣生相兹略出之。 一、人死生天相 若人中死生于天上,则见紬软白氎,垂而欲坠。复见园林华池,歌舞嬉笑...亦名:不饮酒戒开缘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律不犯者,若病,余药治不差,以酒为药;若用身外涂创。一切无犯。”(...【涅槃寂静】 p0932 瑜伽四十六卷四页云:又诸菩萨、观一切行、先因永断,后无余灭;其余毕竟不起不生;说名涅...亦名:无场大界标相、大界标相、界标 子题:界相须榜示显处、空处、山相、石相、林相、树相、路相、蚁封相、江相、...梵名 Saddharma-smrty-upasthāna-sūtra。凡七十卷。北魏般若流支译。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。...为“横”之相对语。有下列三义:(一)以次第而渐进为竖,以不次第而顿入为横。(二)纵之意,亘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等三...(杂语)法华经之渐写又曰渐书。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
从前有一条蛇,头尾相互诤竞。尾对头说:我应为大。头说:我有耳能听,有目能视,行时在前,所以我该称大,你无此能...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,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。也就是说,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。 所谓惯...
明朝初年,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,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家中做仆人,又老实又勤快,主人对他也很不错。有一天,当时非...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: 净土法门,别无奇特,只要恳切至诚,没有不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。 此...
容易跟特别难,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。有的说很难,有的说很容易,那看对什么人说的。我们在西藏拉萨学法的三十多个同...
病来哪得心无苦,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,病来哪得心无苦。谈这个过量境界的,在宗门下常常有些人会出现...
在修行的时候,我们要问一个问题: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,还是不分别,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。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...
人生如戏,为了生存,为了理想,为了情缘,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,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。人们为了不同的利...
二摄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净名经疏] 一折伏摄折即折挫。伏即摧伏。谓六道众生。于三界中。贪着五欲。流转生死。卒难度脱。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。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。折伏其心而摄受之。是名折伏摄。(六道者。天道。人道。修罗道。饿鬼道。畜生道。地狱道也。三界者。欲界。色界。无色界也。五欲者。色欲。声欲。香欲。味欲。触欲也。)二调伏摄调即调治。谓调伏见思烦恼及根本无明之惑。皆顺正理。心心寂灭。不令再起。是名调伏摄。
上篇:二宗释题 | 下篇:二种入 |
【五种现法涅槃见】 p0282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六页云:诸有此见,受妙五欲,名得第一现法涅槃。此取劣法为胜见...
同事摄事
菩萨清凉月
刹那三世
究竟道
人命终趣生相
饮酒戒开缘
涅槃寂静
摄僧无场大界标相
正法念处经
竖
渐书
【大藏经】瑜伽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
存害人之心的恶报
慧律法师《观照当下一念》

明朝郑兴儿: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
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

为何专说极乐世界?因为这个法门殊胜

病来哪得心无苦,梦里焉知身在床

修行是要分别,还是不分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