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谓拈评古则。又作拈古、拈则。禅林说法,拈举古则公案以开发学人之心地。禅宗本旨原系教外别传、不立文字、不依经论...即女子所行之礼拜样式。其式有多种异说,古来女子多为立拜屈膝;或以两手置于胸前,略作鞠躬;或两膝同时跪地,而头...国王名,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,为太子时,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,幽困父王频毗娑罗,即位后,并吞小国,威震四...亦名:衣作净、点净 子题:作净大齐四指小如豌豆、豌豆、一切衣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多论,除靴履,一切并点净。...(术语)Abhimukti,译曰信解。大日经疏三曰:有大信解者,此信解。梵音阿毗目底,谓明见其理,心无疑虑。下云深信...【愧】 p1247 显扬一卷五页云:愧者:谓依世增上,羞耻过恶为体。断无愧障为业。如前乃至增长愧为业。如经说:愧于...又作立者、竖义。即于论议会上,针对所提出之论题,立义(道理、证明)答覆问者之难(反论)者,称为竖者。又于印度...(术语)一个之法身。华严经十三曰:一切诸佛身,惟是一法身。...分别支者,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,由十二支缘起差别故。何等十二?谓无明、行、识、名、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...又作六字法、六字护摩。(一)又作六字经法。据六字神咒经、请观音经以调伏或息灾为目的之修法。六字者在六字神咒经称...(术语)部行独觉也。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大目乾连始得六通,欲度父母,报乳哺之恩。即以道眼观视世间,见其亡母生饿鬼...
好好利用一分钟,与随意浪费一分钟,看似没什么区别,但日积月累后,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慢慢拉大。 说话酝酿半分...
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的。由达本法师付与中天寺开山住持荣宗老和尚,即由荣老付给笔...
憨山大师在《示马居士》法语中,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开示马居士。憨山大师所讲的学道人的五种心主要为以下五种:第...
【又问曰。若诸佛有自然业。能现一切处。利益众生。一切众生。若见其身。若睹神变。若闻其说。无不得利。云何世间多...
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,诉说自己近来的苦闷。老居士讲了下台后的失落,讲到自己有位下属,过去对...从前,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。池塘里,有很多鱼、乌龟、鹅、鸭及雁鸟等。其中,雁群的首领名叫治国,统领五百...
如是,世尊!此人以是因缘,得福甚多。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,他不是一般的人,他解空第一。而且《金刚经》讲到此时...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,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。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教导意义却深远多了:我们无论做什么,都不要求回...
二断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地持经] 一缘缚断谓但断心中之惑。则于外尘境不起贪嗔。于境虽缘。不生染着。故名缘缚断。二不生断谓得法空之时。能令三途恶道苦果。永更不生。故名不生断。(三途者。刀途。血途。火途也。)
上篇:二解脱 | 下篇:二种护持事 |
又作宝相花、宝相华纹。为一种雕刻绘画之装饰花样,佛教亦用之。元史卷八十舆服志仪卫殿下黄麾仗条载:“服绯絁生色...
拈提
女人拜
阿阇世
着新衣戒衣作净
阿毗目底
愧
竖者
一法身
分别支
六字供
部行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盂兰盆经

这四条分钟定律,改变无数人

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

学道之人的五种心

众生心若有垢,法身则不现故

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
知恩报恩的雁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