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权,权谋、权宜之义,指为一时之需所设之方便;实,真实不虚之义,系指永久不变之究极真实。权,又作善权、权方便、...(术语)减劫者,人寿渐减,其极至于十岁,此时现小三灾云。俱舍论十二曰:此洲人寿量渐减,乃至极十,小三灾现。...“迷事”之对称。又称迷理惑。指见惑。即迷于四谛等真理之烦恼。(参阅“见惑”2997、“修惑”4047) p4332...(行事)涅槃经三曰:云何于此经,究竟到涅槃,愿佛开微密,广为众生说。此四句一偈之首,以有云何二字,谓之云何呗...【粗受细受】 p1473 集异门论十一卷四页云:若麁若细者:云何施设麁受细受?答:观待施设麁受细受。复如何等?答:...智幢,梵名 Jāna-ketu,音译枳娘襄计都。又称常恒菩萨、常利益菩萨。贤劫十六尊之一。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...据天台四教仪集注载,众生造作五逆等罪,若于欲作、正作、作已三时之中,心无改悔,是为上品极恶,必感地狱之报。三...【无分别智等流】 p1082 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:无分别智、谁为等流?诸菩萨等流、于后后生中,是无分别智。自体转增...梵名 Mahāsavghika,巴利名 Mahāsavghikā。音译莫诃僧祇尼迦耶、摩诃僧祇部,略称僧祇部。又称圣大众部。为小乘...(界名)三界九地之一。故名地。...【无作用理趣】 p1073 显扬二十卷四页云:无作用理趣者:谓三轮清净。随于诸处,无有作者、真实可得;无有作具;亦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
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,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,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,他懂得很多,然而行动上跟不上。所以很...
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。著名的《百丈清规》便是由他制定的。据《五灯会元》记载:百丈禅师...问: 我很想持斋,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,总忍不住要吃,怎么办? 周安士答: 作五种不净观,就能持了。第一,观种子...
今复举恶业、善业别述如下: 恶业有十种。 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言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悭贪、嗔恚、邪见。 造恶业...
土,即世界,为众生所依居处。众生为正报,世界(土)为依报。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,既有正报,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...
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,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又作无上菩提心、无上道心、无上道意、无上心、道心、道意...
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,并请求准许留下来修行。 我希望你不怕受苦。阿姜查事先声明...
佛住在舍卫国时,有一位长者,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。那时比丘们都去,佛没有去,派人去取食物,有两个原因:一是要给...
二等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宗镜录] 一断等谓佛极解脱道初发起时。一切众生所有无明之惑。一时究竟顿断。此举如来望众生界。无有一法而非清净。故名断等。二得等谓佛初成道。得满始觉之时。一切众生始觉之智。皆得满足。此举众生望佛世尊。所有无明等惑。皆悉清净。无所障碍。故名得等。
上篇:二诠 | 下篇:二藏 |
凡二卷。唐代窥基(632~682)述。又作二十论述记、二十唯识述记、二十唯识论述记、二十唯识论疏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...
权实
极十岁
迷理
云何呗
粗受细受
智幢菩萨
三时无悔
无分别智等流
大众部
空无边处地
无作用理趣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
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

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
想持斋,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,怎么办

佛教里的10种善恶因果

世界众多,分四大种类

【推荐】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

快乐如果是真的,那它就不应该消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