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为临济宗八大势之第七。即假设种种方便譬喻,以接化学人。五家宗旨纂要卷上(卍续一一四·二六○上):“权设大势,...(术语)又作极七有,极七生。预流之圣者,不断修惑者。于欲界之人与天,七返往来受生中,必圣道成就,证罗汉果,故...(一)指迷惑之心。与迷心同。凡夫不知万有之实相,而执着客观界之事物,因此妄念不绝,故凡夫之心称为迷情。 (二)指...(杂语)言未尽之貌。止观辅行一之二曰:云云者,未尽之貌。云者言也。说文,云象云气在天回转之形。言之在口,如云...【欢喜意乐】 p1464 摄论二卷二十六页云:又诸菩萨、以其六种波罗蜜多、饶益有情;由此所作,深生欢喜;蒙益有情所...(600~677)唐代牛头宗僧。江苏曲阿人,俗姓华。智勇过人,身材魁梧。隋大业年间(605~616)为郎将,频立战功。四...又作三时教判。指佛陀教法之三时期。依释尊说法时代之不同与经典内容之深浅,而将佛陀教法分类为三时期。即: (一)...【无边识处解脱】 p1081 显扬四卷三页云:为欲发起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辩等诸功德故,又为证得能助发起彼诸功德心自...梵语 mahā-muni,巴利语同。为对佛、菩萨及大声闻等之尊称;有别于世俗之圣人。如大圣普贤菩萨、大圣文殊师利菩萨...(术语)Akaśanantāyatana dhyana,于人界修得此定者,死后生于空无边处也。此定有加行根本之二,有空无边之知解...【无所依止语】 p1072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:离爱味心之所发起故;名无所依止。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佛在世时,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,拜毕。佛说:把花放下!外道遂将花放下。佛又说:把手放下!外道就把手放下。佛又说...
过去的祖师们,如天台智者大师、永明寿禅师、蕅益大师、彻悟禅师等,末了都归于净土,专门念佛。因为修其他宗,往往...
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,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。换句话说,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,内心当中就要发起上...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,结跏趺坐,敛目摄心,屏除一切杂念,用功精进,观照自己的本性自心。出家人正在全神贯注,...
【复次。善男子。若菩萨摩诃萨。能尽形寿离不与取。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。无有热恼。亦无扰动。于自所得如法财...六祖惠能,俗姓卢,祖籍范阳(今河北涿州),父亲名行瑫(tao),武德年间遭贬官,徙居到岭南新州(今广东新兴)。贞...问: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,不敢受菩萨戒,自认为不够资格,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? 大安法师答: 作为一个发...从前有座山,山里有座庙,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。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、学问、智慧还算比较自信。聪明人当然愿...
二诠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宗镜录] 一遮诠遮即止其所非。诠即能诠名字。谓如诸经所说真如妙性。每云不生不灭。不垢不净。无因无果。无相无为。非凡非圣。非性非相等。皆是遗非荡迹。绝相祛情。是名遮诠。(祛音驱。逐也。除也。)二表诠表即显其所是。谓如诸经所说。知见觉照。灵鉴光明。朗朗昭昭。堂堂寂寂等。是名表诠。
上篇:二种立题 | 下篇:二等 |
梵名 Vij?atikā vijapti-mātratā-siddhih。全一卷。世亲菩萨造,唐玄奘译。又作二十唯识论、摧破邪山论。收于大...
权设大势
极七返
迷情
云云
欢喜意乐
智岩
三时教
无边识处解脱
大圣
空无边处定
无所依止语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无可放处还要放下

既仗佛力又仗人力,决不会走错路的

常在燃烧中,何喜何可笑
身为苦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