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大烦恼地法】 p0242 俱舍论四卷五页云:大烦恼法地,名大烦恼地。此中若法,大烦恼地所有,名大烦恼地法。谓法、...无明结者,谓三界无智,无明结所系故,于苦法集法不能解了,不解了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,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,...因与缘。世间的一切事物,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。因指主要的原因,缘指次要的助缘,例如稻谷,种子为因,泥土、...又作森罗万象。参罗,与“森罗”同,形容树木繁茂并列之状态。宇宙间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,称为参罗万像;于佛教,...(杂语)具备满足也金刚经曰:如来具足五眼。无量寿经上曰:具足五劫思惟。法华经曰:此大良药,色香美味皆悉具足。...【离间语】 p1425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:云何离间语?谓于他有情,起破坏欲乐,起染污心,若卽于彼起破坏方便、及于破...(1612~1672)明末清初曹洞宗僧。江都(江苏)人,俗姓庄。号睦堂。字元洁,世称元洁净莹禅师。年二十出家,翌年,...谓寺院虽为三宝之住所,然尸骸葬此亦无咎失。道宣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之四(大四○·一四五下):“高僧传中...(杂语)毒药名。大宝积经一百十三曰:如有一毒,名婆蹉那婆(隋言牛犊子斋),复有毒药名诃罗诃罗(隋言速杀),将...(术语)四种贪之一。见显色而起之贪欲也。例如见女人之肤而起之贪是也。...指宗派根本之主张、归趣。又作宗趣。为一宗、一派立教说法之元由,及思想、精神等之最高表现。又体得宗旨之修行法,...楞严咒注音版...八大人觉经...劝发菩提心文...
杀是佛门五戒之首,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。现在有一种人,说天地间生物是应当人吃的;又说如果人不去吃,那猪、羊...
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,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我们转个弯,做一次新的思考,因而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、在逆境...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:罪在哪里?或者叫:业障在哪里?我们每一个人先审视一下自己:我们有没有罪?有罪吗?有一句话...
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,随自身闲忙,立一课程。此外,则行,住,坐,卧,及做不用心的事,均好念。睡时当默念,不宜出...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,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丽的帽子遮盖了他的丑陋又脏的头部。有一天有一个卖梨的人对他...问: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?请教尊敬的法师,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?请推荐几本可以吗? 宏海法师答: 阿弥陀...问: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《大乘无量寿经》至二零零七年,又念过《地藏经》,《金刚经》念一年。现念《妙法莲华经》,...
大慧,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、释迦、不兰陀罗,如是等诸物,一一皆各有多名,然亦非因有多名而有多体性,亦非因有多名...
二门
【三藏法数】
[出华严经疏] 二门者。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。皆能通入法界也。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。行列分布。令诸菩萨修行证入。从浅至深。次第不同。故名行布门也。(十住者。发心住。治地性。修行住。生贵住。方便具足住。正心住。不退住。童真住。法王子住。灌顶住也。十行者。观喜行。饶益行。无嗔恨行。无尽行。离痴乱行。善现行。无著行。尊重行。善法行。真实行也。十回向者。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。不坏回向。等一切佛回向。至
上篇:二谛 | 下篇:起信二门 |
(术语)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:如来灭后,若比丘等,闻此经,随喜已,从法会出,至于余处,若为父母,若为善友,随力...
大烦恼地法
无明结
因缘
参罗万像
具足
离间语
净莹
寺内葬
婆蹉那婆
显色贪
宗致
【大藏经】楞严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八大人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劝发菩提心文

何以应当戒杀?

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
业障的来源与对治

二六时中该怎么念佛
梨打痢头
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
念经能不能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