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三藏法数 > 正文
【大不善地法】 p0242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十八页云:大不善地法有五种。一、无明。二、惛沉。三、掉举。四、无惭。...谓有诸法。无色贪随增。是名无色界。复次无色界系。三界二处四蕴。是名无色界。复次如欲色界。处定建立。不相杂乱。...因是种因,果是结果,由此因而得此果,是因果义。又因是所作者,果是所受者,种善因必得善果,种恶因必得恶报。...禅林用语。参入禅道之意。指于师家之下坐禅修行,引申为于禅定中参究真理。无门关第一则(大四八·二九二下):“参...(人名)此人之好声似此鸟,故以为字。长仅三尺。上于初果。见中本起经下。...【离相】 p1424 杂集论八卷十七页云:何故名离相?常利益事故。不复退还,最极安隐,如其次第,名常利益,安隐利益...日本真言律宗寺。位于京都府相乐郡。本寺系行基菩萨奉圣武天皇之敕愿所创建者。永承二年(1047)义明再度修建。全寺...又作安隐。即安乐而平稳无事之意。若达到不为任何烦恼所惑之境地,而身安心稳,犹如涅槃般之寂静无为,五浊不障者,...(流派)犊子部外道也。...(术语)二色之一。青、黄、赤,白、云、烟、尘、雾、影、光、明、闇之十二,显然可见者。此中青黄赤白之四为本色,...(375~443)南朝刘宋时之隐士。南阳涅阳(河南南阳镇平)人。字少文。善于书、琴、绘画,好游观。早年仕宦,义熙八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波斯匿王向佛请问: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,曾遇见迦旃延和毗罗胝子,他们都说这个身体死后,一切都断绝灭亡,没有后...有个儿童,才七岁,但常常找无德禅师,和他东南西北乱说一通,但无德禅师却认为这个童子机智不凡,出言吐语,常有一...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佛体会。第一,佛是什么?第二,什么是佛法?第三,我们信仰什么? 现在一起来探讨第...
若当来世佛诸弟子,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,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,勿当自纵以起放逸,即应思念: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,...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,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。邀请许多亲戚朋友,并地方名人贵宾来吃饭。当时该地方的餐食以牛乳为...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,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。想想善导大师,在盛唐之际,最好的时候,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...
【了然自知,获本妙心,常住不灭。】 这个时候,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、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是本自清净、本自具足、...
念佛的方法有多种,比如像观想念佛,观像念佛,实相念佛,持名念佛等等。后来有一位智彻法师,他开创了参究念佛一法...
二谛
【三藏法数】
[出翻译名义] 一真谛真谛者。彰一性本实之理也。所谓实际理地。不受一尘。是非双泯。能所俱亡。指万象为真如。会三乘归实际也。(三乘者。声闻乘。缘觉乘。菩萨乘也。)二俗谛俗谛者。显一性缘起之事也。所谓佛事门中。不舍一法。劝臣以忠。劝子以孝。劝国以治。劝家以和。弘善示天堂之乐。惩恶显地狱之苦也。
上篇:二道 | 下篇:二门 |
(名数)合称梵网经所说之十重与四十八轻戒。...
大不善地法
无色界
因果
参禅
具史罗长者
离相
净琉璃寺
安稳
婆蹉梵志
显色
宗炳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不老不死的「我」在哪里?
公鸡与虫儿
学佛的三个首要问题

甘心忍受消业障,业障就会消失
牛腹蓄乳
魔乡不可停

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