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林用语。参入禅道之意。指于师家之下坐禅修行,引申为于禅定中参究真理。无门关第一则(大四八·二九二下):“参禅须透祖师关,妙悟要穷心路绝。”正法眼藏三昧王三昧(大八二·二四三下):“参禅者,身心脱落也,祇管打坐始得,不要烧香、礼拜、念佛、修忏、看经。”又参禅宜在静处,并节制饮食,放舍诸缘,休息万事,不思善恶,莫管是非。 p439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亦名:十数 子题:自饿外道、自然外道、梵天为因外道、无因果外道、神我外道、一识外道、不修外道、邪因外道、色无...为教化利益众生,观世音菩萨变现七种之身。即:千手观音、马头观音、十一面观音、圣观音、如意轮观音、准胝观音、不...【迦[竹/田/廾]】 此云藿(呼郭切)香。...又叫做八斋戒、八关斋、八支斋、简称八戒。 一、不杀生,不杀有生命的动物; 二、不与取,不取他不与之物;...赭时,梵名 Chaj。西域诸国之一。大唐西域记卷一载其西临叶河。汉史作赭支、拓支、者舌,亦称大石、石国。即今俄属...(一)全一卷。吴·支谦译。又作八吉祥神咒经、八吉祥经、八吉祥咒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内容叙述佛在罗阅祇耆阇崛...(经名)佛说鬼问目连经,一卷,后汉安世高译。种种饿鬼问恶报业因于目连,彼一一答之者。...西晋末僧。永嘉二年(308)参与竺法护翻译普曜经,为笔录者之一。此外译有楼炭经、大方等如来藏经、法句譬喻经、福...1、又名佛法藏,或如来藏,即法性的道理,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,故名。 2、唐时高僧,本康居国(在今新疆省北...【留寿】 p0944 发智论十二卷十四页云:云何苾刍留多寿行?答:谓阿罗汉、成就神通,得心自在;若于僧众、若别...(术语)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,名为道,行三学而发此智云得道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修行得道。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凡要出家先应知道,出家所为何事?我适应出家否?我为何要出家? 一、出家的动机 是因世俗烦杂?事业挫败?感情失落...
当年,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。达摩要慧可取心来,以便为之安。慧可取心,了无可得。达摩因此,为之安好了心。在此,...
都言净土唯心是,十万余程是外求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,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很普遍的一个观点。所以就叫都言...问: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,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。我想首先请问:做人的意义在哪里?佛教认为...
彼诸众生皆求乐,若无资具乐非有,知受用具从施出,故佛先说布施论。《入中论》 轮回中的众生,都是为了寻求自己所...问: 一、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?二、怎样才能增长智慧、增强记忆力? 宏海法师答: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...
问: 弟子想受五戒,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,所以迟迟不敢受戒怎么办?受五戒是否很重要?受了五戒之后是否可以...今天继续探索因果,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,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。就好像高楼一样,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...
参禅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参头 | 下篇:参罗万像 |
(名数)四方如来应之,各流出一女菩萨供养中央如来也。其先东方之阿閦如来流出香菩萨而供养之,此以东方为初发菩提...
沙弥十数
七观音
迦[竹/田/廾]
八戒斋
赭时国
吉祥经
鬼问目连经
法炬
法藏
留寿
得道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出家所为何事?我适应出家否

安心,就这么简单

都言净土唯心是,十万余程是外求
圣严法师《还债平安,还愿快乐》

财富的来源是布施
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,增强记忆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