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惠洪〕赞曰:隆夜卧寺阃之外。朝登秘殿之上。揖让人主,谈出世法。有补宗教。盖所谓有异能解,一世奇禅衲也。殁未五十年,丛林且不闻其名。况机缘语句乎。可为太息。予少时客华严。及见其檀越岑氏之子孙。家藏隆偈铑,并被遇之迹甚详。今追绎十,纔得其一二。着于此,以俟知者耳。
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亦名:三小界四过、小界四是 济缘记·释诸界篇:“明彼四是,即今所立:一、须难缘,二、不立相,三、须即解,四、...(譬喻)易行品中,譬难行之法,以陆路之步行。譬易行之教,以水路之乘船。曰:佛法有无量门,如世间道,有难有易。...谓七种颠倒事理之妄见。即:(一)想倒,即非理之想。(二)见倒,即邪见。(三)心倒,即妄心邪识。(四)于无常常倒,即于...位于山东济南城南。山壁凿有凸形佛像,大小不下千余,故有此称。原名历山,相传昔时虞舜曾于此耕作,故又称舜耕山。...为宋代浮山法远禅师(991~1067)提示修行者悟道要心十六条之一。揭示不落言诠思量,当下看取本来面目之旨趣,称为...幻化之法门。据法华玄义释签卷四之一(科本)所载,菩萨以幻化之法门破除众生之幻惑,以幻大悲利益幻含识,自他功毕...(术语)Vastu,又作婆薮斗,律藏名。饰宗记二末曰:婆薮斗律者。真谛三藏云:此翻品类律也。此律多说缘起制诸轻戒...成就了佛果之后,其功德尽未来际不会减少。...(衣服)又云波利迦罗。译曰助身衣。十诵律六十一曰:优婆离问佛:佛听诸比丘所著衣,覆身衣,拭身巾,拭面巾,僧祇...全一卷。唐代宝思惟译。又称随求经、随求得大自在咒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。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,而说根本咒、...亦名:犯戒罪报轻重 子题:突吉罗罪、波罗提提舍尼罪、波逸提罪、偷兰遮罪、僧伽婆尸沙罪、波罗夷罪、泥犁、四天王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诸天龙鬼神无央数,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,...
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?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,在于我们的用心了。 学,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;解,是为了去落实。如...心中有大爱,才有明朗、温馨的人生。大爱就像温暖柔和的阳光,普照大地众生。 有一则童话故事是: 一个小山村里,住...
原文: 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云: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作佛者,谓观想佛像,忆念佛德,及与佛号。是佛者,谓当观想忆念...【世间最可惨者,莫甚于死,而且举世之人,无一能幸免者,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,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。】 世间最悲...【乘】 运载之义,是譬喻佛法如渡船,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。乘有一乘、二乘、三乘、四乘、五乘之...问: 请问师父,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,丈夫与妻子的父母,妻子与丈夫父母的生活中更好的用佛法来处理好矛盾,跪...
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, 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 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, 诸魔外道...
1、贪心学佛,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、动机和行为只有一个,就是求这个、求那个,求保佑升官发财、考上学校、事...
华严隆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禅师名道隆,不知何许人。至和初,游京师,客景德寺。日纵观都市,归尝二鼓。谨门者呵之不悛。一夕还不得入,卧于门之下。仁宗梦至景德寺门。见龙蟠地,惊觉。中夜遣中使,往视之。乃一僧熟睡已再鼾。撼之惊矍,问名字归奏。上闻名道隆,乃喜曰:吉征也。明日召至便殿。问宗旨,隆奏对详允。上大悦,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。王公贵人,争先愿见。隆未漱盥,户外之屦满矣。上以偈句相酬唱,络绎于道。或入对留宿禁中,礼遇特厚。赐号应制明悟禅师。隆少时师事石门彻禅。师尝问曰:古人云,但得随处安闲。自然合他古辙。虽有此语,疑心未歇如何。彻曰:知有乃可,随处安闲。如人在州县住。或闻或见,千诈百怪。他总将作寻常。不知有而安闲,如人在村落住。有少声色,则惊怪传说。先洞山示众曰:欲知此事,如人家养三儿。以一着州中,一着村中,一着县中。其一用家中财物。其一用外处钱物。有一人不得家中钱物用。亦不得外处钱物用。且道那一个,合在州中。那一个合在县中。那一个合在村中。有僧便问,三个莫明轻重否。曰是。僧曰:如何是此人出身处。曰:知有却不知有,是此人出身处。僧曰:未审此人,从今日去也无。曰亦从今日去。僧曰:恁么则属功也。曰是。僧曰:唤作什么功。曰:唤作功就之功。僧曰:此人还知有州中人否。曰:知有,始解奉重矣。僧曰:恁么则村中人,全明过也。曰是。僧曰:如何是此人过处。曰:不知有,唤作闲人。是此人过处。不见先师道。今时学道人,须知有转身处,始得。隆曰:古人知有,便能如州里人耶。亦须因奉重而至耶。彻曰:洞山曰:向时作么生。奉时作么生。功时作么生。共功时作么生。功功时作么生。时有僧便问,如何是向。曰:吃饭时作么生。又问,如何是奉。曰:背时作么生。又问,如何是功。曰:放下镢头时作么生。又问,如何是共功。曰不得色。又问,如何是功功。曰不共。此名功勋五位也。譬如初生鸠儿,毛羽可怜生。久久自能高飞远荡。隆亲受洞上旨诀。后谒广慧琏禅师。遂为广慧之嗣。皇佑二年,诏庐山僧怀琏至阙。演法于浚苑化成殿。上召隆问话,机锋迅捷。上悦,侍卫皆山呼。隆即奏疏曰:臣本凡庸,混迹市里。夤缘佛法,依近天颜。出入禁廷,恩渥至厚。荐更岁钥,衰病相仍。未甘退于山林。坐贪蒙于雨露。因循至此,愧负在颜。恭惟皇帝陛下。天纵圣神,生知妙道。染为词翰,如日昭回下饰万物,而臣蒙许赓和。似雾领略,纔见一班。人虽不言,臣岂无怍。伏见僧怀琏。比自林薮,召至京都。议论得其渊源。词句持出流辈。禁林侍问,秘殿谈禅。臣所不如,举以自代。伏望圣慈。许臣于庐山一小剎,养疴待尽。不胜犬马恋轩之情。取进止疏奏不许。有旨于曹门外,护国寺北。建精舍以居,号华严禅院。隆既得谢事,喜见言色。闲居奇衲,名缁多过从。有乘侍者,来自大阳。乘后住福严。隆问在大阳得力句。对曰:明安尝问曰:有一人遍身红烂,卧在荆棘林中。火绕周匝。若亲近得此人,禅门大启若。亲近不得,佛法无灵验。时对曰:六根不具,七识不全者,亲近得此人。明安曰:令渠出来,我要相见。时又答曰:适来无左右,祇对和尚。安曰:相随来也,即礼拜退。隆曰:若果如此。冷如毛粟,细如冰雪。乘曰:禅师亲见石门。如何却嗣广慧。隆曰:我初见广慧。渠方欲剃发,使我擎橙子来。广慧曰:道者我有橙子诗,听取。诗曰:放下便平稳。我时便肯伊。后因叙陈在石门,所悟公案。广慧曰: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。只是饱人不得。后来有一炷香。不欲两头三绪,为伊烧却。乘曰:艺不辜人。有僧诵琏公诗。上问佛偈曰:有节非干竹,三星偃月宫。一人居日下,弗与众人同。隆曰:诸佛说心,为破心相。琏作此偈,虚空钉橛也。乃曰:虚空钉铁橛,平地起骨堆。莫将闲学解,安着佛阶梯。又见达观颖禅师。戏作偈曰:解答诸方语,能昑五字诗。二般俱好艺,只是见钱迟。隆曰:佛法却成戏论。后生无识,递相效学,不可长也。但曰:二般虽杂道,也胜别施为。有僧曰:洞山宝公。讥五祖戒禅师行藏,落人疑似。其至洞山,乃上堂说偈曰:嗟见世聱讹,言清行浊多。若无阎老子,谁人奈你何。隆曰:宝尘行不逊。卖师取名,不可取也。曹溪曰:真实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来说他人短,自短先在。我宝暴其师之失,教谁捡点。凡沙门释子,寂默为要。华严论曰:唯寂唯默,是心造如来之样。不着不恋,是路入法界之辙。宝卖洞山姜,锄双峰地。已为道取笑也。隆为人宽厚,不矜伐。以真慈普敬行心。殁时年八十余。盛暑安坐七日,手足柔和。全身建塔于寺之东。
上篇:言法华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| 下篇:慈明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|
大乘八宗之一,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,故名法相宗。又因依于唯识论,明万法唯识之理,故又名唯识宗。...
摄僧三小界四是
易行水路
七颠倒
千佛山
识自宗
幻门
跋窣堵
无减
波伽罗
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
五篇七聚犯罪受报岁数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菩萨行五十缘身经

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
猎人与猴子

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是何含义
临终三大要讲记(印光大师文钞选编)
佛学常见辞汇(十画)
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

诵普贤行愿就能不堕地狱,那因果怎么体现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