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仁王经卷上说五蕴空、十二入空、十八界空、六大法空、四谛空、十二因缘空,天台智顗注疏时引大智度论,称之为六空。...(传说)山火烧林,鹦鹉思林恩,取水洒林。天帝见而感之,降雨止火。见僧伽罗刹经,经律异相十一,义楚二十三。...【三兽窣堵波】 p0198 西域记七卷八页云:烈士池西,有三兽窣堵波,是如来修菩萨行时烧身之处。劫初时,于此林野,...依华严经而立宗,故名华严宗。此宗乃以陈隋间杜顺和尚为始祖,后来因为贤首国师所发扬,故又名贤首宗。此宗论一切万...(譬喻)旧纸也。以譬不用物。临济录曰:三藏十二分教,皆是拭不净故纸。...(术语)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一愿。愿极乐国土之清净者。无量寿经上曰:设我得佛,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...为“正依”之对称。一宗立义,其主要依凭之经论称为正依;其余经论则称傍依。全称为傍所依。例如于净土宗之立场而言...亦名:自然界中兰若界分齐、兰若界分齐 子题:无难兰若、七槃陀、一槃陀、槃陀、一拘屡奢、拘屡奢、有难兰若、不同...谓至诚请求佛菩萨来临。据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,毗婆尸等过去七佛成道时,梵天尝前往劝请三转法轮。另于佛本行集经卷...密教修法之仪式。即于修法之先,诵神分以求诸天善神之保护,次对住持之三宝读表白文。其文表白六事:(一)赞修善之体...(术语)Āryabhāṣa,又曰圣言。即梵语所谓三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,为中天竺之正音。俱舍论十一曰:一切天众皆作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普贤行愿品...
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,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,并不十分起眼的舍利塔。这里,即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...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,欲生我国,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...
(第一讲) 好,诸位,我们一起合掌。 还是依旧,先念三皈,请大家,各称法名。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(三称) 南无...问: 请问,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? 大安法师答: 冤亲债主怎么来的,你还需要问吗?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债不还。借...佛经中,有这样的一段譬喻:有一位牧牛人,拥有二百五十头牛。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,让牛群悠哉游哉...问: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?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? 慧律法师答: 见性就是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,见性就是见...
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,我们念这句名号,会感觉到忏悔惭愧心油然而生,就会消除我们的业障。比如大家常常讲,怎么我...一位修行的人,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。 一天,他路过一座拱桥,对面一位农夫推着一车的粪便走了过来,迎...
惟恭(唐荆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惟恭。不识何许人。出家于荆州法性寺。慢上吞下。亲狎非类。或时暂暇。则诵经文。期升安养。然而酒徒博侣。交集于门。虚诳云为曾无虚日。同寺有僧灵岿。迹颇类之。荆人戏而嘲曰。灵岿作尽业。惟恭继其迹。地狱千万重。莫厌排头入。恭闻之曰。我既作之。焉能避之。然赖净土教主。悯我愆恶。拔我涂炭。讵有地狱入之哉。唐干宁二年。恭病且死。人未之知。岿时出寺可百步。路逢少年六七人。衣装鲜洁。手执乐器。若龟兹部。岿疑其俦。适其寺之乐佛也。问其所来。少年曰。来自西尔。又曰。吾之来也有待焉。又曰。惟恭上人寺且何在。岿指其寺曰。此其寺也。此其房也。少年闻之。其意甚喜。乃于怀中出一金瓶。瓶中取一莲华。其合如拳。渐而开之。其大如盆。叶叶之下。迭出异光。光彩交映。如聚数灯。望寺驰之。未达其寺俄失焉。岿乃大惊。不敢回顾。亦不形诸言。次日既至寺门。遽闻钟声。又见寺僧咸集门下。问其故则曰。惟恭夕且死矣。或曰。恭死之时。寺僧有梦。莲华光相。以临其室。久而西去。岿乃具言所见闻者增信焉。闾里之人。或以其事勉岿。岿因感悟。遂守名节。以成高迈云。
上篇:大行(唐兖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鸿莒(后唐温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(术语)劫者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,经其劫百千万,则曰百千万劫。白乐天句曰:百千万劫菩提种,八十三年功德林。...
六空
鹦鹉救山火
三兽窣堵波
华严宗
故纸
国土清净愿
傍依
摄僧自然界中兰若界分齐
劝请
神文表白
圣语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
我去即来——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

临终接引愿,预设的护佑

宏海法师:大方广佛华严经
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
失望的牧牛人
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