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传说)鹦鹉请佛于林中说法宴坐,后得生天。见百缘经六,义楚二十三。...依大智度论之说,三藏为小乘之特称,大乘经典仅为一修多罗藏;若据摄大乘论之说,则大乘亦有三藏,即:(一)大乘经藏...佛万德譬如华,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,叫做华严。...(杂语)遗骨也。旧杂譬喻经下曰:昔有人死后魂神还,自摩其故骨。过人问之,汝已死,何为复摩故骨?神言此是我故身...(术语)三世间之一。国土为众生所依之境界。既有能依之身,则必有所依之土,十界之所依,各各差别。是名国土世间。...巴利名 Marammasavghanikāya。又称前宗、缅甸宗派(巴 Marammanikāya)。为缅甸早期上座部佛教派别。形成于十二世...(经名)三卷,后汉安世高译,安般者梵语,数息观也,座禅而数出入气息,以止散守意之法也。梵Anāpāna。...如世尊说。有虚诳语者。或对平正。或对大众。或对王家。或对执理。或对亲族。同检问言。咄哉男子。汝知当说。不知勿...(术语)圣者之种性也。谓入道而修三学者。三宝中之僧宝也。行事钞下二曰:三宝圣众。【又】生众圣之行法,名为圣种...【胜义灭谛】 p1104 集论五卷十三页云:何等胜义故?谓以圣慧永拔种子所得灭。...(714~792)唐代牛头宗径山派初祖。苏州昆山人,俗姓朱。又作法钦。初学儒教,于赴京途中遇鹤林玄素禅师,遂剃度受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问: 恳请师父解惑,我理解:此心作观音菩萨,此心是观音菩萨,自心作,自心是,所谓周遍法界,众生千万处念,菩萨...
一只骆驼,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,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,一点力气也不花,也过来了。苍蝇讥笑说:骆驼,谢谢你辛苦把...
最近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:伊朗一个杀人犯被带上绞刑台,行刑的绳子已套上他的颈项,不料受害人母...一、真正做到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,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,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。 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...
余四十年前,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(灵岩山下院)闭门研读《法华玄义释签》,曾向他处借得《玄签证释》,一开...
厌离娑婆的心,和欣求净土的心,可以是互动的,有时候从厌离心下手,强化我们的欣慕心;有时候从欣慕心下手,来激活...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。斗鸡,顾名思义,那种鸡是好斗成性的;两只鸡对立时,一只稍微一动,另一...
地藏菩萨誓愿宏深,悲心至切。曾无数次发愿: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若能忏悔业障,身心清净,行...
僧藏(唐汾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僧藏。西河人也。不本其氏。赋性谦损。不与物竞。见耆年则敬之。遇有德则尊之。凡涉劳苦必居众。先念弥陀佛二十许年。未尝口言非恶。每以速出三界。无先念佛。以故行若遗坐。若忘饮食。寝息安养之志在焉。唐僖宗。干符中卧病。病中见净土化佛光照其身。侍疾者在藏之侧。藏曰。自惟尘劫。以至今日。所积愆尤如微尘数。岂意。今日圣众光烛吾身。此真净土教主。大慈摄我。尔次日又谓僧曰。吾适冥目正在净土。接诸上善。又曰。诸上善人。咸乐吾来。且与吾等散华。尔未逾食顷。又曰。诸上善人。方兹召我。我其去矣。乃起整衣。西向云灭。
上篇:知玄(唐彭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大行(唐兖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(书名)画唐百丈山怀海禅师之禅门规式者,称为古清规,今不传。后元百丈山德辉禅师奉敕改修之。称为敕修百丈清规,...
鹦鹉请佛
大乘三藏
华严
故骨
国土世间
末罗姆摩僧伽派
大安般守意经
虚诳语者
圣种
胜义灭谛
道钦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

别把自己看的太重

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
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

显光老和尚: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

生命的颠倒与真实
气柔心细不战而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