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亦名:内宿护净 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明内宿者,五分,使净人于不净地洗菜未竟,明相出者,则无犯。四分中,有比...【无学虽退现法乐住不退解脱】 p1099 瑜伽九十卷十一页云:若诸无学,虽已证得心解脱意;而或失念,行纵逸时,便有...(书名)四十卷,唐义净译。书受戒安居之大事。其他说些细之杂事者。...【三种诸受欲者圆满差别】 p0222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页云:复有三种诸受欲者,圆满差别。由是因缘,诸受欲者,恒常戏...如波之当体即水,烦恼之当体即菩提,生死之当体即涅槃。为水为波,为菩提为烦恼,皆因实智与妄情所见之异。妄情之前...即多欲与无厌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贪报即:(一)多欲,指由前世纵恣贪欲,心无止息,故感今生业习不忘,倍复增...【四种轮王】 p0428 瑜伽四卷十四页云:若彼轮王王四洲者,一切小王望风顺化,各自白言:某城邑聚落,天之所有。唯...(术语)声闻乘四果中,前三果为有学,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。学道圆满,不更修学也。法华玄赞一曰:戒定慧三,正为学...(术语)对于身戒曰心慧。身守戒,心研慧也。涅槃经二十八曰:身戒心慧,不动如山。...《大般涅槃经》,或称《大本涅槃经》,或《大涅槃经》,是宣说如来常住、涅槃常乐我净、众生悉有佛性乃至阐提成佛等...(术语)一作摩诃耶那Mahāyāna,旧曰摩诃衍。译曰大乘。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: 1、伤脑。气愤之极,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,往...很久以前,在一个森林里,有一棵树,她很爱一位小男孩。每一天,这位小孩都会来,他捡拾许多树的叶子,编成皇冠,扮...财法二施:财布施和法布施。财布施随缘量力,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一把。作过之后即放下,不留在心里、不挂在口上...
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,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,就是到派出所保人。如今,爸爸认真投入慈济,两个弟弟也有了正当职...
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,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,他的经历都很神奇,善根极为深厚。 七岁的时候随着他的母亲到寺院...在很多问题上,我们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,一直以来,我们都将这种矛盾称为难以逾越的代沟。比如: 当我们沉醉于流...
从前,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,当时中印度国王任用此人统领一聚落。聚落中住着许多婆罗门,有几位婆罗门亲近这...过去,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。一天,有一位比丘来到精舍求见佛陀说:出家众剃除须发,正信出家,虔修梵行,成道时能...
善导(唐京师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善导。不原其姓。亦不悉何许人。周游寰宇。求访道津。唐真观中。见西河绰禅师。行方等忏及净土九品道场。导大喜曰。此真入佛之津要。吾得之矣。于是笃勤精苦。若救头然。续至京师。击发四部弟子。无间贵贱。彼屠沽辈。亦击悟焉。尝写弥陀经数十万卷。散施受持。以故京师至于左右。列郡念经佛者。踵迹而是。或问导曰。念佛之善生净土耶。对曰。如汝所念。遂汝所愿。对已导乃自念阿弥陀佛。如是一声。则有一道光明。从其口出。或其十声至于百声。光亦如之。导厌此身诸苦逼迫。情伪变易无暂休息。乃登所居寺前柳树。西向愿曰。愿佛威神。骤以接我。观音势至亦来助我。令我此心不失正念。不起惊怖。不于弥陀法中以生退堕。愿毕于其树上投身自绝。时京师士大夫。倾诚归信。咸收其骨以葬。高宗皇帝。知其念佛口出光明。又知舍报之时精至如此。下敕以额其寺为光明焉。
上篇:神素(唐蒲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功迥(唐陈留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【六六法】 即六识、六触、六受、六想、六思、六爱。...
护内宿
无学虽退现法乐住不退解脱
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
三种诸受欲者圆满差别
当体即是
二种贪报
四种轮王
无学
心慧
大般涅槃经
摩诃夜那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生气对身体的9大害处
树与小男孩
若印经造像留下名字,功德变少甚至折损福报

一人学佛,带动全家转运

宿缘所追,今复来矣
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孝顺自己的父母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