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,谓之趣寂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。唯识述记八本曰:彼趣寂者,心乐趣寂,为此...【恶行根】 p1158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三页云:一、恶行根。能令当来住恶趣苦。又云:应知此中诸贪瞋痴三不善根、能与...【病苦】 p0938 瑜伽六十一卷十四页云:云何病苦?当知病苦、亦由五相。一、身性变坏故;二、忧苦增长多住故;...邬波索迦。归佛法僧。发诚言已。具能离五。如是名为能学满分。...(人名)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女,身黄金色,头发绀青,时年十六,父母欲为求婿,女言,为我求婿,须得身相与我同者。...【无所畏】 p1057 瑜伽九十三卷九页云:不由他缘,自觉法故;名无所畏。...(术语)法华三周之一,对下类者说宿世因缘,诱证悟之说法也,即化城喻品之说法是。...(术语)唐善导观经疏科一经为五段第一序分,第二正宗分,第三得益分,第四王宫流通分,第五耆阇分。得益分者,十六...位于四川宜宾北郊岷江南岸翠屏山。山势小巧秀丽,妩媚清幽。拾级登山,松柏夹道;绿柳幽篁,橙林橘苑,一片葱郁。楼...(术语)梵网经所说之佛身,对于台上卢舍那佛之本身,而叶上之释迦如来为末化。言是枝末之化主也。一心戒文曰:千华...指生身菩萨。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者。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,清净人潜心修习三摩地,得以父母所生之肉身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我们要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。莲池大师《西方发愿文》中染心易炽,净德难成所作罪垢,无量无边这四句...
南无阿弥陀佛。各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华庵,跟大家讲一个修道者,把这个心用错了地方,以至于他在...第一大愿: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,自身光明炽然,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,以三十二大丈夫相、八十随形,庄...
问: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? 慧律法师答: 你就记得,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,也不是一直在忏悔,业性本空。你跟他...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,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过;它是指佛的世界、菩萨的世界。在那样的世界里,人的烦恼是...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,共有四项:一是惜福,二是习劳,三是持戒,四是自尊,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。 一、惜福 惜是...
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!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,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,在这样的...
有一个居士来问我,他说: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。命苦,通过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? 我跟他进行了交流。第一...
神素(唐蒲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神素。字绍则俗姓王。其先太原人。后居安邑鸣条之野焉。素少为僧。与道杰法师。结意问道。所通辞义人罕俦匹。当时达者。多器厚之。隋大业中。讲阿毗昙论。四十余过。成实诸论。又二十过。自余小部。盖无间日。尝曰。若于所讲稍开蒙昧。愿其身死早登安养。然素温恭退让。不伐诸己。闻人之善。芳己有之。闻人之恶。亦若己焉。唐真观十七年二月十三日微疾。谓弟子曰。吾以刻骨镂肌。植因安养。今吾之病。幸无诸苦。汝徒何以助我。即令弟子揭声以读观经。素乃静听听已。又复自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。并海会诸菩萨。如是称念往反数番。又令一僧唱之。群僧和之。迄于中夜。挺身安坐。以谢于世。
上篇:智琰(唐武丘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善导(唐京师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(术语)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。一、识,胎内受生之一念。二、名色,心为名。身为色。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位。三、...
趣寂
恶行根
病苦
能学满分
金色女
无所畏
宿世因缘周
观无量寿经得益分
千佛岩
末化
肉身菩萨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
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

沙弥转龙身的故事
药师佛的十二大愿

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
圣严法师《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》
弘一大师: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

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