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,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义。与“三性对望中道”对称。法相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,故...(杂语)师,保持弟子,故曰师保。增一阿含经十四曰:我亦无师保。智度论一曰:我行无师保,志一无等侣。...亦名:受三归法 子题:发善法、三归下有所加、有归无戒 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作法者。智论云,互跪合掌。在比丘前...即七月十五日,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,众僧证道者多,十方诸佛欢喜。...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者谓即豫流,于人天生往来杂受,极至七返得尽苦际。...谓如舌根。应说其相。...(705~774)梵名 Amoghavajra。又作不空金刚。为唐代译经家、密教付法第六祖。南印度师子国人。天资聪明,幼从叔父...(术语)堪忍苦难也。南本涅槃经二十六曰:不惜身命,堪忍众难。俱舍论十八曰:众苦逼身,皆能堪忍。...(菩萨)一头四臂,为菩萨形,驾孔雀,故曰孔雀明王(明王非忿怒尊),具名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。三昧耶形为孔雀尾。...梵名 Vij?atikā vijapti-mātratā-siddhih。全一卷。世亲菩萨造,唐玄奘译。又作二十唯识论、摧破邪山论。收于大...【贪欲】 又称贪毒,略称为贪。三毒之一,十不善之一,十大烦恼之与‘渴爱’同义。即对于自身所好之对境生喜乐之念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金光明最胜王经...
佛陀在《贤愚经》中讲道:我自忆念过去世时。慈心孝顺。供养父母。乃至身肉。济活父母危急之厄。以是功德。上为天帝...佛在心中、佛在口中、佛在我们的行为中,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、举手投足、一言一行的生活中。许多人学禅,目的...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位,改元顺治,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。多尔衮独断专行,多...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,有一天,舍利弗尊者率领众多比丘经行,而大目犍连、大迦叶、阿那律、离越、迦旃延...
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 前面是一个修行的因地,我们透过无常,透过无我,观照生灭法,外调,对...
修行首重见地。确立圆满的见地,是修行的第一步。这第一步,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,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...问: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? 道安法师答: 这乃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的加持。阿...
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,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。我们经常会遇到买的香或者某个佛具用品,它的包装上有...
明赡(唐终南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明赡。俗姓杜恒州石邑人。性刚介有古今学。州里举为俊士。寻悟世幻。从飞龙山应觉寺出家焉。后依邺下大集寺。专穷大论。宇文氏之废佛教也。赡乃晦迹岩谷。至隋文恢复圣化。出居相州法藏寺。然赡志气超拔不干非类。香烛之外了无他涉。开皇三年。诏住大兴寺。传译圣文。大业二年。敕天下僧道。例形俗拜。于时殿前黄老之徒。皆奉诏旨。惟僧一门。犹怀偃蹇。帝曰。诏条久颁义。须致敬。赡对曰。陛下必使准制返道。则犬马之诚。敢不从命。如其大法可崇。则法服之下。僧徒无以敬俗。帝曰。僧徒无以敬俗何以致敬于宋武。赡曰。宋武任威纵暴。仁德不施。苟违诏命。坐贻显戮。陛下圣化毓物。不陷非罪。是以臣等。得尽忠言。帝允其奏。遂罢前诏。众以赡性刚介不畏强御。举为京邑上座。唐太宗时。亦尝诏入。问以佛教。赡曰。佛所宗。大以慈忍为本。寻即下敕以减屠宰。行军之处。皆置佛祠。殆其暮岁。克念安养。或讥所修迟晚。赡曰。孰迟也。十念不忘。犹且见佛。况吾所念。其万万哉。真观二年十月二日有疾。谓弟子曰。物数有终。命数有极。吾命终且极矣。又曰。吾之终也。其非安养之生乎。乃期僧俗数百人。旦日于兴善寺。具斋言别。于时仆射房玄龄相国杜如晦皆会焉。日既移午。赡乃回寺。整肃威仪。若有所待。顷之遽曰。我佛来也。须臾又曰。二大菩萨亦已至也。于是竦身合掌。欣叹而卒。
上篇:法祥(唐同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道绰(唐并州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(术语)谓现象界互有差别相也。现象界原为由本体界显现者,故今摄现象界于本体而论时,其事相无有隔历。然皆惟见现...
一法中道
师保
三归受法
佛欢喜日
极七返有补特伽罗
舌处
不空
堪忍
孔雀明王
唯识二十论
贪欲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
【推荐】身为佛子,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
圣严法师《佛在心中、口中、行为中》
顺治皇帝出家之迷

当从善者,与净相应

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

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
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