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谓灵妙不可思议之效验。又作灵应、灵感、威验。略称验。即祈求诸佛菩萨,或由于受持读诵经典,而获得不可思议之证验...(术语)二檀之一。以有漏烦恼之心布施也。...亦名:衣财如法 子题:邪命物 资持记释云:“谓下,示非法。四邪、五邪,如僧网解。律下,引证。邪命总上四、五;激...【菩萨随德众名】 p1130 显扬八卷十六页云:建立诸名号者:谓诸菩萨、分位差别随德众名。所谓菩提萨埵、摩诃萨埵、...(物名)触者污也。携带于厕中之瓶也。...凡二卷。唐代法照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略称五会法事赞。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。此书相对于广本(净土五会念...(术语)般若经,佛之自证少。多使须菩提舍利弗等声闻弟子,对诸菩萨说诸法皆空之理。是曰转教。是佛于彼等声闻欲附...子题:粗恶罪、粗罪、粗罪、粗罪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若比丘知他有 粗恶罪 四波罗夷、僧伽婆尸沙也,向未受大...(名种)三种之因与三种之果也。一、异熟因异熟果,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,于来世生果也。二、福因福果,言以布施持戒...就净土门所立四不退中之第四处不退而立五种之不退,即:大悲摄持不退、佛光照触不退、常闻法音不退、善友同居不退、...自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敦煌石室藏卷被发现后,经各国学者作有系统之整理、探讨,渐形成“敦煌学”之研究风气。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?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。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,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。它的意思是形...爱因斯坦说:吃素可以让智慧不被蒙蔽。 富兰克林说:素食饮食会有更聪明、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。 在中国,高考...
佛教持戒的目标,并不是求死后升天,或是求来世的享受,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,精神集中,当你精神集中就观察思惟...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,它的由来也有一段殊胜的因缘。 波斯匿王统治的舍卫国,在城外几...
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,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,乌云密布。几个时辰之后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阴暗的乌云中竟落下血水,...
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,证菩提这两句话。虽然只是短短的六个字,但已经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了。 我们知道,在我...
问: 法师,诵经的时候是随文入观,还是就一字一字地往下念? 宏海法师答: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,你随文入观入的是...
昔日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,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罗门女,很有善根,见到佛法僧三宝,信心清净,便欢喜皈依;听...
法琳(北齐灵建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琳。俗姓乐晋原人也。落[髟/采]于本郡。志学于蜀郡。常谓蜀中无师。慨然有不足叹。及隐公至。琳乃以日兼夜。委心师问。隐归陕西。琳亦随之。数载之后。诸部毗尼。洞晓持犯。寻又还蜀。止灵建寺。蜀之僧尼。驾迹宗奉不可胜数。而琳之心若亡焉。琳于律部。而外谈佛国土。必指极乐为受生处。以故早暮常诵观经。以系诸念。或时诵之。辄见一僧形甚魁大以在其右。琳虽异之。不尝形诸口吻。惟执侍小童子见焉。齐建武二年。不悆且见一大宝树。树下有三莲华。华上而有一佛二菩萨像。琳大喜曰。修净业者得见宝像。即除无量亿劫重罪。吾岂其人耶。幸吾见之。不虑金莲玉池不得而生。于是嘱其后事。无费僧物。无循俗尚。当循西土火葬以简其礼。其晚又谓僧曰。今夜尔闻钟声。即来视我。至于夜半。果闻钟声。琳乃就席闭目。违代僧徒。依其遗旨。于新繁路口。积木燔尸。烟火炎炎。三日乃熄。
上篇:慧光(北齐邺下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僧柔(北齐灵鹫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【顶位】 p1026 成唯识论九卷六页云:依明增定,发上寻思,观无所取,立为顶位。谓此位中,重观所取名等四法,皆自...
灵验
出世间檀
三衣求财如法
菩萨随德众名
触瓶
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
般若转教
说粗罪戒犯相
三因三果
五种不退
敦煌变文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
素食提升智商,高考中榜抚慰天下父母心

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
祗树给孤独园

纵有积山之罪,亦有冰消之期

短短的六个字,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

诵经时如何随文入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