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魏晋时代僧。河内(河南沁阳)人,俗姓万。为沙门帛远之弟。少时即富声誉,曾婉辞博士官之高职。二十五岁出家,博通...(菩萨)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南端有五奉教者,在其中央。八大童子之一也。或以为是此五奉教之总名。为天女童子形,一...(植物)梵名,庵摩洛迦果Āmraphala,毗奈耶杂事一曰:余甘子出广州,堪沐发,西方名庵摩洛迦果也。...印度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师与罽宾沙门昙摩耶舍于东晋安帝义熙年中(405~418)至长安。姚秦弘始九年(407)至十七年,...佛应众生之根机而示现教化,称为应形。义同于应身、应化等。金光明经卷二(大一六·三四四中):“佛真法身,犹如虚...全一卷。唐代慧沼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。又称因明论义纂要、因明纂要。全称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。本书系法相宗二...北魏宣武帝于景明年间(500~503)建于洛阳。北魏之崇佛政策,促成云冈之开凿及永宁寺之建立,文帝复进而大规模促使...【慧波罗蜜多有五清净】 p1320 瑜伽七十五卷七页云:复次慧波罗蜜多,有五清净。一、通达诸相清净,二、通达缘起清...(名数)一财施,舍财济贫也。二法施,说法度他也。见智度论三十三。【又】一净施,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...【过去死】 p1221 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:过去死者:谓过去诸行没、乃至命根灭,故死。...【陀呵】 云烧。纂要云:用照则暗不生,用烧则物不生。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世间上的人都明白冥冥之中有命运的存在,而更多的人认为命运是命神的安排。其实,命运把握在我们自身手里。我们过去...
一、地藏菩萨的功德 经文:有菩萨摩诃萨,名曰地藏,已于无量无数大劫,五浊恶时、无佛世界,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萨摩...妙叶禅师《宝王三味念佛直指》云:详夫一心平等,体性无亏。虽缠绵于业识之中,靡不有出尘之志。方欲究道,魔境先彰...
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、妙吉祥。 我们在世间都希望我的善愿能满,希望这样好、那样好,就是吉祥。但是要想吉...
整个无边无际的广大宇宙中,我们怎么样来认知和建立根本的人生观,就是认识净土。我要讲的第一个概念,叫做毗卢遮那...明代阙名彩画《白衣观音图》 观音,原译观世音,梵文为阿婆卢吉俱合婆罗,译为光世音、观自在、观世自在。唐朝因避...
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,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:一切都是现成的,一切都是完整的,一切都是新鲜的,一切都是美好的...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。无非积德。天地间第一人品。还是读书。 读书即未成名。究竟人高品雅。修德不期获报。自然梦...
昙鉴(刘宋江陵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昙鉴。俗姓赵冀州下博人也。孩稚厌俗。求师于竺道祖。学究群经。兼穷诸论。论文有所未通必曰。不有圣人复生。吾将安附。后闻罗什入关。杖策诣之。咨决心疑。一隅三反。及什之亡鉴曰。不幸什师去世。咨决无所。乃之江陵之山寺。时膺暮年履行尤谨。尝愿躬升安养。面觐弥陀故。虽毫芒之善。悉回向之。一日定中。见弥陀佛手捧金瓶。以水洒其面曰。涤汝尘垢。清汝心念。汝之身口。俱致严净。乃于瓶中。出一莲华授之。鉴之出定。谓弟子慧严曰。汝于净土有观念因。吾于汝也宜无隐乎。尔遂以所见告之。殆三日弟子道济辞往上明。鉴曰汝徒未能升安养脱娑婆。驱驱南北其终为何。既而又曰。汝能奉吾言他日之来。犹吾在焉。不然则汝之报。随业有迁。其夕鉴与寺僧。历叙畴昔。亦露其长往不复之意。闻者莫之测也。夜寝深矣。有沙弥僧愿。随在左右。鉴回顾曰。夜阑灯耗。汝奚在耶。僧愿引去。鉴乃独步廓下。念弥陀佛。近逾五更。其声弥励。及旦严等。依常问讯见鉴。趺坐而口不言。就而视之已亡矣。严等不以其棺掩之。凡三旬支体柔滑。有若芙蕖之香。内而发出焉。同时亦有江陵释道海。淮南释昙泓。东辕释道广。弘农释道光。并祈心安养。至其弃世。光等皆言。目击金台宝网。暨频伽命命之鸟。来现其前。
上篇:僧睿(姚秦东安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昙泓《净土往生传》 |
由于过去的业因而造成现在的结果,叫做果,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,所以又叫做报,如种瓜得瓜,种豆得...
帛法祚
不思议慧童子
余甘子
昙摩掘多
应形
因明论纂要
景明寺
慧波罗蜜多有五清净
二种布施
过去死
陀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命运把握在我们自身手里

地藏菩萨的功德与无尽誓愿
印光大师:念佛人十大碍行

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

遍一切处的毗卢遮那净土
观音菩萨的形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