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禅家之说法也,普说者,普说正法开宗众之意。象器笺十一曰:旧说曰:普说即升座也。上堂亦升座也。但普说不...对因分而言,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,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。...【贪爱遍起有三种】 p0979 瑜伽五十八卷十九页云:当知遍起、复有三种。一者、位遍。依一切受、差别转故。谓由五门...四无畏之一,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。...【法住智】 p0758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:云何以法住智?谓如佛施设开示,无倒而知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七卷八页云...(术语)又名第一义空。佛菩萨所得之空,为绝有无之空,而非二乘凡夫之所测知,故名不思议空。胜鬘经宝窟曰:龙树云...(界名)饿鬼之世界,曰饿鬼界。十界之一。...(经名)算数目犍连,梵志名。此梵志以法为喻,问佛法中次第,佛答之。摄于中阿含二十五。巴Gaṇakamo-ggallāna。...为“逆缘”之对称。一般谓以供养佛、赞叹法等信顺之善事为缘,蒙化益而向善趣入佛之教法者为顺缘;反之,以毁谤佛法...【有寻有伺等三种差别】 p0561 大毗婆沙论五十二卷八页云:问:此中何者名有寻有伺,何者名无寻唯伺,何者名无...(1216~1274)元代僧。为元世祖之顾问。河北邢台人。初名侃,字仲晦,号藏春散人。一名刘秉忠,先人曾仕辽、金。师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依于妄念,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(《圆觉经》云:于诸妄心亦不息灭),应知其所起者,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...不少人在初学佛时,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,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失礼。其实,只要心存恭敬,即使不小心犯错,法师...
咱们经常讲无我。无我它有两种,一种是人无我,一种是法无我。我、法本来不存在的,没有;但是你没通达之前,都有,...
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悲,陈会长慈悲,诸位菩萨,阿弥陀佛!好,请放掌。 在...
张商英是一位宰相,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。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,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,都愤愤不平:我们中国...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,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。后来渐渐地知道,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...1.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? 从心上去。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听经或者熟读经注,才能了解明白。因为大千世界,唯心而...
一、唯识之义 唯识者,据《成唯识论述记》云:唯谓简别,遮无外境,识谓能了,诠有内心。此指外境非实有,内识非虚...
慧远(东晋庐山)《净土往生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慧远。俗姓贾雁门娄烦人也。少依舅氏游学于许洛。博总经史。尤通庄老。年二十一。欲度江东。定契于范宣子。南路阻塞。志不获从。时道安于太行。弘赞像法。声甚着闻。远往归之。一面尽敬。后听安讲般若经。豁然开悟。乃曰九流异议皆糠秕。尔与母弟慧持。投簪事之。然其风韵严肃容止方棱。安每叹曰。使教流东土。其在远乎。至二十四大善讲贯。客有难问实相义者。往复条析。弥增疑昧。远引庄子之文类之。客乃晓然。自后安师许远不废俗书伪。秦建元中襄阳寇乱。安为朱序所拘支离。其徒各随所之。远与慧持数十人。同之荆州。未几又欲南之罗浮。路出寻阳。见庐峰青峻。意颇乐之。奈其所憩去水犹远。远以杖扣地曰。若此可居。当使朽壤抽泉。尔言讫泉涌。其后寻阳亢旱。远诣其水之傍。读龙王经。俄有巨蛇。由水升空。须臾大雨。因号其处为龙泉焉。时沙门慧永。已居西林。要远同止。又愧所居褊狭不足以处。乃告刺史桓伊。伊然其意创东林以居之。往时陶侃出镇广州。有渔人。于海上得育王所造像。其像甚异。侃奉归武昌寒溪寺。寺尝遭火像独存焉。后侃移镇他郡。以像继有灵异。遣使迎之。竟不能举。及远寺成愿心祈请。飘然自至。繇是知远修证。动有祥感。殷仲堪之荆州。道经庐山。与之论易。移晷不倦。堪曰。识智深明固难与敌。司徒王谧护军王默。咸钦风德遥致师敬。谧有书曰。年未四十衰同耳顺。岂不自悲颓落哉。远曰。古人不贵尺璧。而重寸阴。顾其所存。不在长年。尔宋武追讨卢循。设帐桑尾。左右曰。远公素王庐山与循交厚。宋武曰。远公世表人也。讵有彼此。因遣使赍书。遗以钱米。秦主姚兴嘉远才思叠形信饷。新出大智论。兴以论本寄远。仍示书曰。此论龙树所作。又是方等指归。不有大士。孰能序引。桓玄伐罪仲堪。径至山足。邀远以出虎溪。远辞焉。玄自入山。左右曰。仲堪罪人。力推敬远。惟公无敬之。玄曰仲堪生死人。尔吾谁类之。既而相见。不觉展敬。故虽内怀疑难。不敢复发。乃问以征讨之计。远不答诘其故。对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。玄曰何以见愿。远曰愿檀越安隐。彼亦无他。玄出山。谓左右曰。此人实乃生所未见。吾何怠之。后玄以震主之威曲相延致。又制沙门致敬王者。尚书令何充仆射褚翌诸葛恢等。皆有奏议门下承旨。又为驳难同异纷纭。理莫能定。远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上玄。玄辄止焉。殆玄西奔。安帝由江陵。旋于京师辅国。何无忌劝远迎驾。远托以疾。帝遣书劳问礼越常等。远表谢曰。释慧远顿首。阳月和暖御膳顺宜。贫道身婴故疾。年衰益甚。猥蒙慈诏。载垂光慰。感惧之深。实百于怀。帝览表。复以优诏答之。陈留谢灵运。负才傲物。少所推许。一与远接。肃然心服。矧远内通佛教。外善儒书。自居庐山三十年。影不出山。迹不入俗。彭城刘遗民。豫章雷次宗。雁门周续之。新蔡毕颖之。南阳宗炳。清河张野。并弃世遗荣。依远游止。远与遗民而下僧俗一百二十三人。结为净社。于弥陀像前。建诚立誓。期升安养。仍令遗民撰文以刻之。当时或称莲社。盖指群心誓生之所。尔远之广善援能务在弘法。每闻僧徒至自西域。必皆委曲咨访理味。罽宾沙门僧伽难提。太元中至寻阳。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。晚闻罗什入关。焚香遐想。以致书问。什亦久藉其名。复书通好。而又以偈五首。大称赏之。自是南北千里书问不绝。义熙十二年八月一日动散。至于六日。[洼-圭+帚]加困笃。大德耆年皆相稽颡。请饮豉酒。远曰。以酒疗病律无通文。请饮米饮。又曰。日过中矣。已而请饮蜜浆。乃命律师。披律寻文。文未之半。远已亡焉。春秋八十三。道俗云委车轨为之结道。寻阳太守阮保。与弟子法净等。于其山西。凿圹以葬。而灵运宗炳一时名贤。追悼遗德。迭为铭志。梁僧慧皎。去远余百载。得其事实。亦为作传云。按远别传。远于净土之修。克勤于念。初憩庐山十一年。澄心系想。三睹胜相。而远沉厚。终亦不言。后十九年七月晦夕。远于般若台之东龛。方由定起。见弥陀佛身满虚空。圆光之中有诸化佛。又见观音势至侍立左右。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。一一支水流注上下。自能演说苦空无常无我。佛告远曰。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。汝后七日当生我国。又见佛陀耶舍与慧持昙顺在佛之侧。前揖远曰法师之志在吾之先。何来之迟也。远既目击分明。又审精爽不乱。乃与其徒法净慧宝等。具言所见。因告净曰。始吾居此十一年。幸于净土三睹胜相。今而复见之。吾生净土决矣。次日寝疾。又谓净曰。七日之期。斯其渐也。汝徒自勉。无以世间情累拘也。至期果卒。
上篇:慧永(东晋庐山)《净土往生传》 | 下篇:慧虔(东晋山阴)《净土往生传》 |
隋代僧。北周道安之弟子。博通群典,尤精律学。住大兴善寺。生卒年与本籍均不详。晋代僧支敏度曾编纂“合维摩经”五...
普说
果分
贪爱遍起有三种
漏尽无所畏
法住智
不思议空
饿鬼界
算数目犍连经
顺缘
有寻有伺等三种差别
子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
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

你执着什么,就对治什么

净界法师:菩提心修学述要

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
三季人的故事
李炳南居士《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