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一)梵语 smrti 或 smriti,巴利语 sati。心所(心之作用)之名,即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。又作...魏晋时期之僧官职称。据隋书百官志第二十二载,北魏、北齐时曾于昭玄寺置大统一人、统一人、都维那三人,以统理众僧...十二部经之一,梵名阿浮达磨,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,亦名未曾有。...亦名:忏六聚法篇 羯磨疏·忏六聚法篇:“忏六聚法篇第九。上诸门中,被于行净专精之人。但以五浊浇风,鼓扇尘境,...(术语)对于欲乐而有法乐。以法味乐神。名之为法乐。又行善积德以自娱,亦曰法乐。维摩经菩萨品曰:有法乐可以自娱...【业杂染】 p1218 瑜伽八卷八页云:当知业杂染、由自性故,分别故,因故,位故,门故,上品故,颠倒故,差别故,过...越南禅宗与净土宗相结合之佛教教派。又称竹林莲宗。十七世纪中期竹林禅派名僧白梅麟角创于升龙婆[石*多]寺,渊源于...印度古代宗教。(印度教)的古老形式。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;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。 产生和演...何等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?谓且于欲界始从示现,安住睹史多天妙宝宫殿,乃至示现大般涅槃,示现一切诸佛菩萨所行大...又作四蚖蛇、四蛇。以毒蛇比喻人身之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,故称四毒蛇。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载,人身之四大,如四毒...(术语)就眼根眼识而论,俱舍论二述为二家:一眼根观照色境,名为见,因此眼识能了别,名为识。谓见之用即在眼根,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
在《法华经》当中,佛陀告诉我们,所谓的开权显实,会三归一。整部《法华经》,它就是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,所谓的...
有两句俗话:什么人说什么话,三句话不离本行。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,所以好说梦话。说了好几天的梦话,还未说完。...
世有邪见之人,不知因果,有同时因果、现生因果、隔世因果三种之别。时常拨无因果,此为破见,是大罪过,不独自误,...
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,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,我们会一直认为说,我是比较重要的,别人是比较...
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,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,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。所以对这...
昔有袁了凡的人,本名袁学海,他是明朝的名儒,小时候就读书,可是父亲要他学医,济世救人,所以改学医。后来遇到一...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?一般有三种爱,爱就是执著。 第一种就是境界爱:对环境的执著。 我们活了一大把年...
什么是善的难易呢?古代大儒认为: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难除的地方克除。这个先难,具体指:难舍能舍、难行能行、难忍...
大津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大津师者。澧州人也。幼染法门长敦节俭。有怀省欲以乞食为务。希礼圣迹启望王城。每叹曰。释迦悲父既其不遇。天宫慈氏宜勖我心。自非睹觉树之真容谒祥河之胜躅。岂能收情六境。致想三祇者哉。遂以永淳二年振锡南海。爰初结旅颇有多人。及其角立唯斯一进。乃赍经像与唐使相逐。泛舶月余达尸利佛逝洲。停斯多载。解昆仑语颇习梵书洁行齐心更受圆具。净于此见。遂遣归唐望请天恩。于西方造寺。既睹利益之弘广。乃轻命而复沧溟。遂以天授二年五月十五日附舶而向长安矣。今附新译杂经论十卷。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。西域求法高僧两卷赞曰。嘉尔幼年。慕法情坚。既虔诚于东夏。复请益于西天。重指神州。为物淹流传十法之弘法。竟千秋而不秋。
上篇:法振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| 下篇:贞固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|
又作依门显实谛。为四种胜义谛之第三。即指声闻证得我、法二空真如之理。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之意,此二空真如系...
念
大统
希法
羯磨疏忏六聚法篇第九
法乐
业杂染
莲宗派
婆罗门教
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
四毒蛇
眼见家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
信愿持名,心不颠倒

把迷梦叫醒,向自心中唤

莫道为恶不报,只因时节未到

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——认为「我」是最重要的

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

命运改造在自己手中
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