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又作伎乐,或技乐,即是音乐。...【菩萨地】 p1127 瑜伽释十八页云:菩萨地者:希求大觉,悲愍有情,或求菩提,志愿坚猛;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...【三种重苦怖畏】 p0201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五页云:复次一向决定能生善趣,成就证净诸圣弟子,犹有住于善趣三种诸大...为西藏佛教祈祷用之法物。亦称经幡。用白布或彩纸制成长条状小旗,上写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,扎制成串,以竿揭诸屋顶...悉昙字 (sma)。悉昙四十二字门之一。又作娑摩、娑莽、飒磨、魔、摩。湿么字门有忆念之义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四...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位于饮誉中外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,是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圆寂的地方。妙真和尚创办灵岩山寺西...一慈无量心 二悲无量心 三喜无量心 四舍无量心 次四禅而辨四无量心者。四禅但是自证禅定功德。而未有利他之功。...【不耽着现在诸欲】 p0339 瑜伽四十卷五页云:又诸菩萨、既出家已;于现在世尊贵有情种种上妙利养恭敬,正慧审观,...(仪式)以散杖洒加持水于信者之头也。见真俗佛事编一。...据十诵律卷三十七载,有三种肉,病者可食,称为净肉。(一)眼不见杀,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。(二)耳不闻杀,于可信...(天名)Viṣṇu,又作毗瑟纽、毗纽、韦纽、毗瑟笯、毗瑟怒、毗搜纽、毗瘦纽。那罗延天之别名也。又为自在天之别名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问: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。请一开示一下。 方海权答: 做为凡夫俗人,有时难免会有过失,能于悔过即是为善...
如果你看《弥陀要解》,你就会知道,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,要有三种力量出现,缺一不可。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关...
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,俗姓蒋,安徽丹阳人,家族世代奉事佛法。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,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。...
兹欲勉强遏捺,立使空寂,而止动归止,止更弥动。纵粗念暂息,细念犹存,便谓相应,错谬非小。既居凡地,未能绝虑忘...过去,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,二国战力相当,但最后波斯匿王大破敌军,生擒了阿阇世王。 波斯匿王打了胜仗后...
吾学佛,然后知儒。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腑之言,出自北宋宰相张商英之口。张商英(10431121年),四川...
俗世喧嚣,红尘扰攘,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,难免会让灵魂蒙尘。蒙尘的灵魂,就像一面蒙尘的镜子,让你看不清自己,迷...
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,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,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,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,令他们逐渐对...
法振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法振禅师者。荆州人也。景行高尚唯福是修。濯足禅波栖心戒海。法侣钦肃为导为归。讽诵律经居山居水。而思礼圣迹有意西遄。遂共同州僧乘悟禅师梁州乘如律师。学穷内外智思钩深。其德不孤结契由践。于是携二友出三江。整帆上景之前。鼓浪诃陵之北。巡历诸岛渐至羯荼。未久之间法振遇疾而殒。年可三十五六。既而一人斯委彼二情疑。遂附舶东归。有望交址。覆至瞻波即林邑国也乘悟又卒。瞻波人至传说如此。而未的委。独有乘如言归故里。虽不结实仍嘉令秀尔。独何为三无一就。
上篇:无行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| 下篇:大津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|
【无障有三障】 p1073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:障断灭名无障。此有三障。一、俱生麁重。二、懈怠性。三、放逸性。...
妓乐
菩萨地
三种重苦怖畏
嘛呢旗
湿么
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
四无量心
不耽着现在诸欲
散杖加持
三净肉
微瑟纽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

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,要有这三种力量

【推荐】优昙法师与《莲宗宝鉴》

念一佛名,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
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

宰相张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

为灵魂沐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