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部经之一,梵名阿浮达磨,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,亦名未曾有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(菩萨)金光明经信相菩萨疑释尊之寿命,不酬往昔之因位(仅八十寿命),因而四佛世尊,各说山斤,海滴,地尘,空界...经由一定仪式,以食品、禾稼果品等物献给神灵或祖先亡灵。一般均由祭司或僧侣行之,亦有由本人行之者;大多数之教派...【五上分结】 指顺益上分界的五种结惑。全称五顺上分结。结为系缚、烦恼之义。于三界中之上下二界各有五种结。五上...【六种不应思处】 p0306 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:云何思正法?谓如有一,卽如所闻所信正法,独处空闲,远离六种不应思...凡五十六卷。清朝彭绍升(法名际清)述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。集录后汉时代至清乾隆年间,二百余位佛教外护居士之...(名数)一小乘外道,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。二方论师,以方角为诸法之生因者。三风仙论师,以风为万物之生因者。四韦...(术语)谓密含中道之理之教,即天台四教中之通教也。藏通二教虽皆唯诠界内真空谛之理,无当面明中道之义。然通教于...(物名)以毛作毬而掷之,觉禅者之睡者。十诵律曰:有比丘众中睡。佛言:听水洗头。(中略)若故睡不止,听以鞠掷,...(术语)依智度论之意则三藏为小乘之特称,而大乘为一修多罗藏。依摄大乘论之意,则大乘中亦有三藏,华严经等为经藏...(术语)五果之一。从善因生善果,从恶因生恶果,从无记因生无记果也。例如从前念之不善心生后念之不善心或不善业也...(术语)宗者尊也,传正法为众所尊崇者,称曰宗师。又传佛心宗之师云宗师。释氏要览上曰:宗师传佛心宗之师。又云: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礼佛大忏悔文...
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,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:第一个是誓愿力,第二个是观照力。 这个誓愿力就是说,在行菩...前面我们看了日记《都摄六根打禅七》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中的作用;知道了拜经能实现忏悔、舒展我们的筋骨、帮助克...
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,对自己的心作开示。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种种分别念的波涛扰乱着,如希求名声、利益和安乐等等,...
观于身中水性无夺,初从涕唾,如是穷尽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复,水性一同;见水身中,与世界外,浮幢王刹诸香...
梵语佛陀,此云觉者,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(相用)真理(性体),故名为觉者。佛非创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,...
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,应堕地狱。《方等经》华聚菩萨说:五逆四重,我亦能救,盗僧物者,我不能救。大...一、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,包括隋唐,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。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。玄奘法师13岁...
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,他房间的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,旁边写着:自律管好自己,慎独切莫放逸。我忍...
希法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妓乐 | 下篇:系缚 |
(物名)散末,散华,散钱等。谓放散而供养者。...
信相菩萨
祭献
五上分结
六种不应思处
居士传
二十种外道
含中教
禅毬
大乘三藏
等流果
宗师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
菩萨的两大根本——誓愿力跟观照力
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

【推荐】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

「水观」应该怎么修呢

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

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
玄奘法师西行故事四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