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谓作虚诳语所生之十种祸也。智度论曰:如佛说妄语有十罪。何等为十?一口气臭。二善神远之,非人得便。三虽...(书名)一卷,圣者郁楞迦造。明十二因缘之义者。隋达摩笈多译。...指自性散乱、外散乱、内散乱、相散乱、粗重散乱、作意散乱。(一)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,不能静...(杂语)祖庭事苑二曰:这里。这,当作者,指事之辞也。这,三苍诂训云:古文同适字,之石切。又旧韵诞彦二音,唯禅...【那罗】 翻上伎戏。...梵名 Krakucchanda-buddha,巴利名 Kakusandha-buddha。乃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,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。又作迦罗鸠...(术语)大日如来出生南方金刚光菩萨之三摩地也。见金刚顶经。...(杂语)Ārya,阿梨耶之略。译曰圣者。玄应音义十六曰:梨耶,此云出者。谓出苦也。义译为圣者。又第八识之名,新...(1044~1091)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。虔州(江西赣县)人,俗姓熊。法号从悦。十五岁出家,十六岁受具足戒,为宝峰克...(术语)梵音Śrāmaṇera,旧译息慈、息恶、行慈等。息恶行慈之义也。新云室罗摩拏洛迦,室末那伊洛迦等。译勤策男...(杂语)谓王公之出家也。剥落身之严饰之义。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
关于因果,疑惑的人还真不少,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:弟子吃素念佛多年,总相信学佛之人,有十方三世诸佛护念,天龙...
三宝者,佛、法、僧也。其义甚广,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。今言佛者,且约佛像而言,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。今言法...
问: 佛是无念,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?还是还有善念? 净界法师答: 完全没有念头,你这个不是无情众生吗?佛法不...
古代赵州禅师,三十年不杂用心,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,他这极熟啊!昼夜六时功夫都在,我们这一枝香能不能叫它在,...
得疾解脱者,《智论》云:有诸菩萨,自念谤大般若,堕恶道中,历无量劫,虽修余行,不能灭罪。后遇知识,教念阿弥陀...经文:汝等比丘,若有人来,节节支解,当自摄心,无令嗔恨,亦当护口,勿出恶言。若纵恚心,即自妨道,失功德利。 ...
大雨过后,有人抬头看天,晴空万里,神清气爽。有人喜欢低头看地,泥泞坑洼,艰难绝望。不同的选择,造就了不同的心...记者: 印顺大和尚,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趣。 印顺: 不管是曲折还是平淡,它都已经过去,并不重要,重...
玄恪《海东高僧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玄恪。新罗人。嶷然孤硬。具大知见。性喜讲说赴感随机。时人指为火中芙蓉也。常叹受生边地。未睹中华。闻风而悦。木道乃届。敻目东圻。遂含西笑。心惭中昼。志要历参。比犹月行。午夜任运而转。或层岩四合。鸟道云齐。或连冰千里。风行云卧。遂与玄照法师相随至西干大觉寺。游满焰之路。赏无影之邦。负笈精研。琢玉成器。年过不惑。遇疾乃亡。玄照者亦新罗之高士也。与恪同科始终一揆。未详所卒。复有新罗僧二人。莫知其名。发自长安。泛泊至室利佛逝国遇疾俱亡。
上篇:慧轮《海东高僧传》 | 下篇:玄游《海东高僧传》 |
【生艰辛】 p0475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:生艰辛者:如薄伽梵说:汝等长时驰骋生死,身血流注,过四大海。所以者何?汝...
妄语十罪
缘生论
六种散乱
者里
那罗
拘留孙佛
大威光大菩萨三昧耶
梨耶
兜率从悦
沙弥
落饰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
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

如何敬佛敬法敬僧

「无念」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

轮回路险,用功须生处转熟

【推荐】这个法门是灭罪解脱最好的法门
有什么可嗔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