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谓执著于事理之心。摩诃止观卷十(大四六·一三七上):“四门虽是正法,若以着心着此四门,则生邪见,见四门异。”...梵名 Mūla-madhyamaka-sandhi-nirmocana-vyākhyā。凡九卷。安慧菩萨造,宋代惟净等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。又作...(术语)五戒十戒中有妄语戒。禁制一切之妄语。又具足戒中分大小之二,在四波罗夷中为大妄语戒。在九十单提中为小妄...(经名)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,一卷,隋达摩笈多译。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。说有十一种之胜分,因而于十二缘生...指色界初禅天之大梵天。梵天王名尸弃,又称娑婆世界主、世主天。深信正法,每逢佛出世,必最先来请佛转法轮。又常侍...亦名:小年曾归受具、十岁曾归受具 子题:十岁曾归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十岁曾归者,由经奉给,有持戒能。加学十...(地名)依瞻波树而名窟。慧苑音义下曰:苫婆是香花树名也,其窟侧近多生此树,故因名耳。梵Cāmpālu。...(经名)一卷,隋阇那崛多译。大威灯光仙人问疑。佛为决疑。遂发大愿,求一切智。一切仙人亦然。佛悉授菩提之记。...【转依有四种相】 p1409 瑜伽七十四卷九页云:云何大菩提自性?谓胜声闻独觉转依。当知此转依,复有四种相。一、生...(术语)旧译曰第四禅。新译曰第四静虑。色界四地中第四地之名。此有九天,其第三广果天中有大自在天宫。此第四静虑...梵名 Abhidharma-dharma-skandha-pāda。凡十二卷。印度大目乾连造,唐玄奘译。又称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。略称法蕴足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
由于邻居家着火,火势蔓延,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,他的妻子受到惊吓生病而死,卫锦洲苦闷至极,如醉如狂。 印...
重重灾病,总由宿业深,而现行不谨所致。 人生欲得无病健康,必须极力节欲。欲事一多,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。 世人以...
问: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? 净界法师答: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戒,这当然每一个人不说四众过的因缘不同...
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?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,佛教经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说法吗,真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吗...
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,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育之恩,以神通力从祇洹精舍到忉利天,于善法堂的金石上结跏趺...(第一日)念佛的利益 念佛,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,其功德不可思议。今天能来念佛,这本身就说明了在座的诸位己具有...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声静 佛号法水涤尘心 一、皇天不负苦心人 我们灵岩山寺打佛七,从第一周年到第二周年这样的每月...
开学季,大一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。然而大学该如何过呢?父母该怎样嘱托孩子?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...
慧轮《海东高僧传》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惠轮。新罗人。梵名般若跋摩(唐云惠甲)自本国出家。翘心圣境。泛舶而凌闽越。涉步而届长安。寒暑备受。艰危罄尽。奉敕随玄照法师西行充侍。飞梯架险。既至西国。遍礼奇踪。寓居庵摩罗波国信者寺淹住十载。近住次东边。犍陀罗山茶寺赀产丰饶。供养餐设。余莫加也。其北方胡僧往来者。皆住此寺。蜂屯云集。各修法门。轮既善梵言。薄闲俱舍。来日尚在。年向四十矣。具如义净三藏求法高僧传中。
上篇:慧业《海东高僧传》 | 下篇:玄恪《海东高僧传》 |
【受菩萨戒有真实防护等及非真实防护等】 p0733 瑜伽七十五卷三页云:若有为令他了知故,随顺他故;由他劝导,...
着心
大乘中观释论
妄语戒
缘生初胜分法本经
梵天王
尼十岁曾归受具
苫婆罗窟
大威灯光仙人问经
转依有四种相
第四静虑
阿毗达磨法蕴足论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
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

人生欲得无病健康之法

如何避免「说四众过」

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

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
正如法师《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》
妙莲老和尚《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