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七十四卷九页云:云何大菩提自性?谓胜声闻独觉转依。当知此转依,复有四种相。一、生转所依相,二、不生转所依相,三、善观察所知果相,四、法界清净相。生转所依相者:谓佛相续出世间道生转所依。若不尔;不得此转依,此道应当不生,不转。若远离彼而有此事;未转依时,先应有此。不生转所依相者:谓一切烦恼,及诸习气,不生转所依。若不尔;不得此转依,一切烦恼及诸习气,便有众缘和合;不生不转,应不可得。善观察所知果相者:谓此转依,是善通达所知真实所知真如果。若不尔;诸佛自性,应更观察。更有所断,更有所灭。法界清净相者:谓此转依,已能除遣一切相故;是善清净法界所显。若不尔;此应无常,应可思议。然此转依,是常住相,不可思议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第一义之真理非从他得而自证悟者,谓之自证。演密钞二曰:言自证者,但是佛自证,不从他得也。...【令欢喜】 p0530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:令欢喜者:化受教者故。...问想蕴何相?答构了相是想相,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,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,见闻觉知义者,眼所受是见义,...【观人而舍】 p1470 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页云:当知观人、二时差别。一、摄受时,二、处置时。于摄受时,应以五相、观...(杂语)隋志曰:后汉得西域胡书,以四十字贯一切音,文省义广,谓之婆罗门书。...【无表业】 业体有表业无表业二种,旧云作业无作业。小乘有部以二业皆以实之色性为体,故复名之曰表色无表色,成实...指自性清净心。亦即根本之处。盖众生之自性本来清净,然为后起之客尘烦恼所污染。得闻圣法之贤者了知此事,即精勤修...全一卷。唐代师利撰。略称瑜伽法镜经。今仅存敦煌本残简,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内容包括第一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...(杂名)于佛出日,为安置佛之降生像,造小亭,以红白之众花交覆作瓦状,宝盖垂幡亦皆累花而成之者。见象器笺十九。...(术语)正法为佛法。诽谤佛法也。其罪最重,永不可成佛,故曰谤法阐提(阐提为不成佛之义)。无量寿经上曰:若不生...全一卷。清代僧潮音通旭(1649~1698)编,康熙三十五年(1696)刊行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。辑录宋、元、明、清历...(可治癌症跟痔疮、青春痘等等) 佛说疗痔病咒: 怛(dan)侄(zhi)他(ta) 頞(e)兰(lan)帝(di) 頞(e)蓝(lan)谜(mi) 室(shi...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,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,与大比丘众,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无复...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(三称)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祗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...
《楞严经》的观念,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,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,不是的。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,产生很美好的善念...
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,常会加以分别,却从没有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内心。 安住声色 不对世间起心动念 佛陀在世时,常教...某日,寺院要扩建殿堂,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。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,办好后回来复命。两...
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,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善根。出家跟俗世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,沙弥、净...
阿弥陀佛,诸位吉祥。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《佛灵僧不灵》的故事。因为在我们南海普陀山呀,这观音菩萨的道场。大家...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。 这幅著名的楹联,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,最先撰录于...
问: 放生是否著相? 大安法师答: 持戒,戒律的开遮持犯的建立是从事相上建立,所以尤其是大乘佛法,要以慈悲心为...财富不是求来的,而是种来的。财为养生之源、护身之本。小如衣食无忧,大至国富民安,无不以财富为首务。当今社会物...
转依有四种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转依有四种相】 p1409
上篇:蹎蹶 | 下篇:简择 |
即事行与理观之修习同等重要。又作事理双行。通常精勤于事行作法者,每易忽略理观证悟;而重视理观证悟者,则易轻忽...
自证
令欢喜
想蕴
观人而舍
婆罗门书
无表业
本源
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
花亭
诽谤正法
普陀列祖录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咒
【大藏经】般舟三昧经
【大藏经】晚课(暮时课诵)

「觅心了不可得」的含义

找小鸟当证人
走不回去的小和尚

【推荐】出家沙弥净人须知

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--佛灵僧不灵
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