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梵名 Mīmājsā-sūtra。为印度六派哲学弥曼差学派(梵 Mīmājsā)之根本圣典。传为耆米尼(梵 Jaimini)著于西...(杂语)法苑珠林,谓造书者三人。长曰梵,其书右行。次曰佉卢,其书左行。少者苍颉,其书下行。按右行自右而左,梵...【于法得灭应作四句】 p0752 俱舍论一卷四页云:于法得灭,应作四句。或于诸法,唯得择灭。谓诸有漏过现生法。...为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所说三类饿鬼之一。彼等仅能获得微量之食物,故称少财鬼。又分成针毛、臭毛、瘿等三种:(一)身毛...【阿提目多伽】 旧云善思夷华,此云苣蕂(苣,勤似切。蕂,音胜)。子,胡麻也。又云此方无故不翻。或翻龙舐华...(物名)塔上所建重重之相轮(俗云九轮),名为承露盘谓承露之盘也,略云露盘。谷响集曰:又重重相轮,名承露盘。故...即释尊说法,经结集而成之经典,后世遂以佛门经籍,统称为释典。 p6821...梵名 Vibhū。为佛之别名。大日经疏卷十七(大三九·七五四上):“尾扶是佛之别名,亦是法王义,谓声便故,用此音...涅槃经云五行: 一、圣行 圣即正也,谓菩萨依戒定慧所修之行,故名圣行。 二、梵行 梵即净也,谓菩萨无空...【饕餮】 p1463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:饕餮者:谓希望未来所得受用事故。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:云何饕餮?...(术语)指贪瞋痴慢疑之五使为五根本烦恼。...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何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
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,恨不得一脚就踏到。但是欲速则不达,开始很猛的人,常常退下来也很快。要知道发了菩...
你看有些人,他进步很快很容易,你三年前看他没有这种功德,他现在有这种功德了;有些人你三年前看他是这付德行,你...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,她不断向我抱怨,说她的儿子因为受人陷害而终生残废。 她也许以为这样向我抱怨过后,可能会得...1、瞋心能坏福德善根。 2、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。 3、安忍难行当依教修习。 4、瞋恨生起意不宁静。 5、瞋恨生起心不...
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、泥巴塑的、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像,他去行礼拜,得到只是加持力;或者示现,除了这些木雕、泥...
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,我们就了解,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,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...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,他们是兄弟。弟弟叫哈洛波尔,哥哥叫尼尔波尔。 有一天,哥哥尼尔对弟弟说:我们来做...
自古以来,就有很多人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,或当作是寄托理想的乌托邦;自命时髦的现代人也常嘲笑求生净...
净渊(﹝梁﹞(竹园寺)[《比丘尼传》卷四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净渊。本姓时。钜鹿人也。幼有成人之智五六岁时尝聚沙为塔刻木作像。烧香拜敬弥日不足。每闻人言。辄难尽取其理究。二十出家。恋慕膝下。不食不寝。饮水持斋。谏晓不从。终竟七日。自尔之后蔬食长斋。戒忍精苦不由课励。师友嗟敬远近称誉。齐文帝大相钦礼。四事供养。信驿重沓。年七十一。天监五年卒也。
上篇:净贤(﹝梁﹞(东青园寺)[《比丘尼传》卷四] | 下篇:净行(﹝梁﹞(竹园寺)[《比丘尼传》卷四] |
一一切智无所畏 二漏尽无所畏 三说障道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次十力而辩四无所畏者。诸佛十力之智内充。明了...
弥曼差经
左行
于法得灭应作四句
少财鬼
阿提目多伽
露盘
释典
尾扶
五行
饕餮
大日经根本烦恼
【大藏经】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开始很猛的人,退下来也很快

为什么要随喜别人
圣严法师《过去的事,就让它过去》
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

是否以见相见光,来论定修行

舍自心污秽的娑婆,取自性清净的极乐
爱是一种心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