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三三昧门之第二。又云无相解脱门。...(异类)亦云医罗钵罗。医罗,树名,此翻云臭气。钵罗。此翻云极。由此聋王往昔损此树叶故,致头上生此臭极之树也。...(菩萨)菩萨名。与月光共为药师如来之二胁士。玄奘译药师经曰: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,一名日光遍照,二名月光遍...【二种意所生身】 p0033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四页云:复有二种意所生身。一者、色界意所生身,二、无色界意所生身...(术语)观真理之智慧也。华严疏三十六曰:观即是慧。...子题:行前三心得有持义、识、想、受、行、犯一重戒余戒常净俨然、持毁皆有持义 戒本疏·持犯方轨:“前将止持,对...(经名)一卷,失译。杂阿含本经中之撮要别译。...(术语)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乘之诸教也。止观义例下曰:一代教法,会在法华。...子题:深法、浅法、善说、恶说 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毗尼母云,说法比丘,应筹量大众,应说何法,而得受解;若闻...【沙门义】 p0680 瑜伽九十八卷十八页云:复次依第一义所有沙门、安立如是八支圣道为沙门义。为此义故;于善说...【思我有无成二过失】 p0853 显扬十七卷八页云:论曰:不应思我,若有若无。何以故?成二过失故。若思为有;卽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
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,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。知苦识苦,欲摆脱苦难,发奋图强,天将大任于斯人也;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...
包袱是一种累赘,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绝望,阻碍人生的修行。如果能够将包袱抛弃,你就能够过得更好...
四者巧慧:筹量世间乐,禅定智慧乐,得失轻重。所以者何?世间之乐,乐少苦多,虚诳不实,是失是轻;禅定智慧之乐,...
念佛!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里面我们只要称念就可以获得了,何愁不能往生啊?...
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,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?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,由于前生善业太强,所以今生事事...
云何得处非处智力、过未现在业报智力、根胜劣智力、种种界智力、种种解智力、一切至处道智力、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、...
垂慈接引,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,这个愿发得是太及时太重要了。因为我们临命终时,生死关头,是最难对付的。前六...
辨体一实相印(十如是) 下面看辨体,辨释这部经典的体性。一般表述,是以实相为体。(中略)这次就具体地针对这部...
道旻(江州圆通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道旻赐号圆机。世人称云古佛。兴化蔡氏子也。母梦吞摩尼珠遂妊。生五岁不履不言。一日母抱游西明寺。见佛像遽趣合掌作礼称南无佛。见者大异之。稍壮宦学大梁。弃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得度。遍扣禅林皆得染指。后亲沩山哲禅师无所入。谒泐潭干公具陈所得。潭不为印可。一日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问之。不契。侍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长嘘曰。会么。旻拟对。潭便打。有顷复拈草示之曰。是甚么。亦拟对。潭便喝。机旋于是顿悟玄旨。便作拈花势曰。这回瞒旻上座不得也。潭曰。便道。旻曰。南山起云北山下雨。即礼三拜。潭首肯印之。后开法于灌溪。迁圆通以符道济之记也。学者如川赴海。朝廷闻其道。宰臣会请锡以命服。赐圆机之号而尊宠之。于是遐迩钦化。少长咸被其法泽。未详厥终。
上篇:普交(庆元府天童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 下篇:瑞仙(绍兴慈氏院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
指自相别、共相别。据“析玄记”载:(一)自相别,相者相状。如四念处中之身,于此身中有能造、所造,根尘各别,故身...
无相三昧
医罗钵龙王
日光
二种意所生身
观慧
持犯成就处所对心明止持
杂阿含经
一代教
说法应筹量称机
沙门义
思我有无成二过失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
以今生之苦海,渡涅般之舟

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

世间之乐虚诳不实,禅定之乐永离生死

【佛学漫画】骄慢的怀疑

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

佛的十力与四无畏

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