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异熟】 旧译为果报,音译为毗播迦,新译为异熟。即依过去的善、恶而得果报的总称。异熟有种种解释,据《成唯识论...(术语)念佛四种业之一。观佛身上之空寂无相也。...【无上福田世应奉施】 p1090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:无上福田世应奉施者:于彼惠施,果无量故。...(经名)佛说医喻经,宋施护译,一卷。以医有四法譬佛法有四谛法。...(人名)经部宗本师之别号也。唯识述记二本曰:日出论者即经师本师。佛去世后一百年中北天竺怚叉翅罗国鸠摩逻多,此...(术语)观念真理而解了也。大乘义章十二曰:始习观解,能伏烦恼。唐僧传(道杰传)曰:两夕专想,观解大明。【又】...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;乃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二乘、三乘之出世间法而言。据华严五教章卷一之说,修行阶段之初...又作大涅槃、大灭度。指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。即远离有为、生灭等诸法,而居于究竟空寂之大寂静。以其体量周...(经名)十六卷,失译。杂阿含经中之撮要别译。...(1083~1140)宋代邵武(位于福建)人。字伯纪,号梁溪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进士,历任监察御史、兵部侍郎、枢密...指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八供养菩萨加四摄菩萨。略称作十二供养。供养为奉献之意,故四摄亦属供养。又于妙吉祥平等秘密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,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。九月本斋一时毕竟,从神室出,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...
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,要追求幸福,不是从外边求的。我们要做好事,存好的心,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...
法身之性,本无差别,佛异众生,修德有功而已。修德亦皆性具,众生日用不知者,痴爱异见,为之障也。欲彰修德,莫先...
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,哎呀,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拔我?你看--疑惑!因为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。你平常还没关...
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 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这个净土一法确实难说,难说...
【一】花报: 《了凡四训》:然人之过恶深重者,亦有效验:或心神昏塞,转头即忘;或无事而常烦恼;或见君子而赧然...
【复次观世音菩萨。若未来世。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发广大慈心。救度一切众生者。欲修无上菩提者。欲出离三界者。是诸...
永明寿禅师说:故知但遵教行者,依法不依人,无不证果。唯除不信人,千佛不能救。 依法不依人,自然可以证果,这是...在众多的天宫中,有一首陀会天,天王威仪庠序,相貌庄严非常,全身所散发出的光明遍照十方。是什么样的因缘,让首陀...
普交(庆元府天童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普交郡之万龄毕氏子也。幼颖异卓伦不泥尘滓。恶喧嗜洁俨似纳僧。未冠得度。五夏无亏。首谒南明听习台教。偶为檀信修事忏摩。有人问曰。师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。若言自忏罪性何来。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。交罔不能对。大惭易服径投泐潭。足纔踵门潭即呵斥。交拟申问。潭即拽杖逐之。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。我有古人公案。要与尔商量。交拟进语。潭便喝。交豁然顿悟顾乃大笑。潭下绳床执其手曰。汝会佛法耶。交便喝拓开。潭亦大笑。于是名闻四达学者宗之。后归桑梓居天童。掩关却扫者八年。寺偶虚席。郡僚命开法。恐其遯去遣吏候于道。故不得辞。上堂曰。咄哉黄面老。佛法付王臣。林下无情客。官差逼杀人。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。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也。凡见僧来必叱曰。汝楖栗子未担时。我已为汝说了也。且道说个甚么。招手洗钵拈扇张弓。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掷放一边。山僧无恁么闲唇吻与尔打葛藤。何不休去歇去。忽拈拄杖逐散。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。宝杖敲空触处春。个中消息特弥纶。昨宵风动寒岩冷。惊起泥牛耕白云。说毕脱然而寂。寿七十七。腊五十八。塔于本山。
上篇:法一(天台山万年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 下篇:道旻(江州圆通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
梵名 Tāmra-?ātīya。又称红衣部。此派由上座部分出,佛教传至锡兰,取锡兰地名以为部名。(参阅“小乘二十部”9...
异熟
无相业
无上福田世应奉施
医喻经
日出论者
观解
出出世一乘法
大寂定
别译杂阿含经
李纲
十二供养菩萨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【大藏经】佛说罪福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大人觉经

度众生苦,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

福慧二轮,不可暂废

疑根未拔,这是往生的障碍

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

十不善业的果报

这样去做,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