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经名)佛说医喻经,宋施护译,一卷。以医有四法譬佛法有四谛法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眼界等相】 p0999 集论一卷二页云:眼界何相?谓眼、现见色,及此种子、积集异熟阿赖耶识;是眼界相。如眼界相,...禅宗公案名。北禅,指北宋云门宗禅师福严良雅之法嗣智贤,以久居衡州(湖南)常宁之北禅院,世称北禅智贤。北禅曾于...(1263~1323)元代临济宗僧。浙江钱塘人,俗姓孙。号中峰,又号幻住道人。其性睿敏,十五岁立志出家。于至元二十三...袈裟之美称。以其无烦恼之垢染,故称无垢衣。释氏要览卷上(大五四·二六八中):“如幻三昧经云:无垢衣,又名忍辱...(365~435)东晋僧。庐山十八贤之一。颖川人,俗姓陈。幼时出家,入慧远之门。广通经律,通达老庄,志节高洁,言行...(名数)一、瑜祇经,谓金刚界遍照如来是自性身。二、分别圣位经谓有二种之受用身,卢遮那是二受用身也。三、摄真实...【彼入因果】 p0800 无性释一卷五页云:彼入因果者:谓唯识性,说名彼入。胜解行地修加行时,世间未净波罗蜜多...(术语)众生无始以来,旋转于六道之生死,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以诸欲因缘,坠堕三恶道。轮回六趣...(杂语)赖自己之定力,或佛力等,延长宿业所感之寿命也。据发智论十二并俱舍论三等,谓成就神通心得自在阿罗汉,对...(术语)妙法之滋味也。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,故谓之法味。华严经二十五曰:法味增益,常得满足。药师经曰:先以净妙...(杂语)扰攘之意。隋书曰:释迦之苦行也,是诸邪道。并来嬲恼,以乱其心。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一般人以为「生」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,其实「生」是一种苦,从出生第一天开始,就一直受苦到死亡为止。除了生之外,...
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。什么叫做功夫呢?并不是飞天钻地奇奇怪怪的事,是随时可以把心静下...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,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,那就是悲智双运,福慧并修。这里,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...佛言:天下人作佛形像者,其后世所生处,眼目净洁,面目端政,身体手足常好。生天上亦净洁,与诸天绝异,眼目面貌好...
用心思惟──知恩感恩 佛法言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。就是要我们知恩、感恩、报恩。知什么恩?知父母、师长、社...
大般涅槃当中,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,所谓的四智菩提,我们来看第一个释名: 此虽本来有能生种,而所知障...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,你活得越久,站得越高,看得越清,你就越会意识到,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的。这也是为什么...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,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,如龙猛菩萨所说:贪嗔痴及彼,...
医喻经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医王善逝 | 下篇:医罗钵龙王 |
即计着人之实有为人我,计着法之实有为法我。与我法二执同义。全称人我执法我执。又作人法二我、生我法我。人我为法...
眼界等相
北禅烹牛
明本
无垢衣
道炳
大日如来四种身
彼入因果
轮回
延年转寿
法味
嬲恼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圣严法师:老化是自然现象

【推荐】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
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
作佛形像的功德

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