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即无相空教也。岌师之三教,慧观,波颇蜜多,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为无相教,以对小乘经之有相...(术语)药师如来之别名(医王之名,诸佛通用,今因药师之名,特谓此如来为医王)。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。...(故事)三国佛教略史曰:十四年(钦明帝十四年),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,土人取而献之,帝命以造佛像二躯,是日本造...【二种所对治义】 p0033 显扬二十卷六页云:复有二种所对治义。一、解脱门所对治。谓分别相愿。二、到彼岸所对...(术语)智慧之用。观理而达其源底也。大乘义章十二曰:于法观达,故称为慧。天台戒疏上曰:观达无始无明源底。...子题:对心明止持、止持对心以明、就治行明止持、止持就治行以明、就业明持犯相、身止持、身作持、口止持、口作持、...(术语)极少之称。楞严经二曰:不动道场,于一毛端,遍能含受十万国土。...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智论,佛说法已,常教诸比丘入禅定;己之所说,身亦自行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说已入禅,大乘垂...【沙门】 p0680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六页云:论曰:诸无漏道、是沙门性;怀此道者、名曰沙门。以能勤劳息烦恼故。...【思食能令现身安住】 p0853 俱舍论十卷十四页云:亦见思食安住现身世传有言:昔有一父,时遭饥馑,欲造他方。...摄取净土之愿。为三愿之一。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,有关庄严净土之本愿。又作得净土愿、求佛土愿。慧远之无量寿经义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便告比丘:「有九辈九因缘,命未尽便横死。一者为不应饭为饭,二者为不量饭,三者为不习...
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,还得有个生活手段,所以每天要上班,各自不同的职业,维持家庭生活。回家还有很多家务,大部...
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。或持斋戒人。固为善业。后世必受福报。无可疑者。然此报有尽。不能脱离轮回。若更修西方。即超...
问: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,入喜悦念佛? 大安法师答: 要把这个佛号念出味道,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由于我们...
怎么知道有前生,乃至无量的生命呢?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。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,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...
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?一个是昏沉障,一个是掉举障。 破除之前先了解昏沉、掉举的相貌,掉举的出现,你...
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,不能浪费,浪费粮食就是暴殄天物,是最损福报的。即便你是亿万富翁,也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...
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。 则业有轻重,定不定别。或有转报,或有轻受。并如《佛名》方等诸经所明。 这是说明事忏利...
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,这修行人,要久住丛林,亲近有道德的,这庙里边住的人多,这里边就有修行人。 什么是参学...
法一(天台山万年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一号雪巢。即襄阳郡王驸马李遵勖玄孙也。世居开封祥符县。母梦一老僧至其家而产。声洪气伟具大人相。十七试上庠。从祖仕淮南。欲官之。不就请去家事长芦慈觉颐禅师。祖弗许。母曰。此儿必宿世沙门也。愿弗夺其志。未几慈觉殁。礼灵岩通照愿禅师祝发。依十年。觉心迷闷道无所入。遂往蒋山谒圆悟。一见器重之。适悟奉旨住天宁。亦在侍。不契。次见草堂于疏山。一言之下忽尔彻其源底。绍兴七年泉守刘彦修请居延福。四迁巨剎最后住长芦。因慕天台形胜昕夕怀之。于是乞退居山之古平田观音院。高卧烟霞长啸深翠。处世而忘世也。一日忽示微疾书偈曰。今年七十五。归作庵中主。珍重观世音。泥蛇吞石虎。乃入龛趺坐别众而逝。塔于本山。
上篇:道震(隆兴府黄龙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 下篇:普交(庆元府天童寺)[《大明高僧传》卷第七] |
(一)指净智相与不思议业相。净智相,为依法力薰习,而如实修行之结果。由此净智相而现一切胜妙之境界与功德之相,利...
无相教
医王善逝
日本佛像之始
二种所对治义
观达
持犯成就处所
一毛端
说法己身亦自行
沙门
思食能令现身安住
摄净土愿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【大藏经】佛说九横经

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

持斋诵经其功尤大

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

怎么知道有前生,乃至无量的生命呢

念佛的两大障碍

一饮一啄来之不易,从点滴处节俭惜福

因烦恼而造罪时,不要这三时都有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