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又曰依草附叶。谓精灵之依附草木者。对人之精灵而云。无门关曰:祖关不透,心路不绝,尽是依草附木灵精。临...(衣服)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。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,但俗人一般著白衣。...【韦提希】 此云思惟。观经云:惟愿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...洞山三渗漏之一。指滞迷于文字言句之见解。洞山良价禅师语录(大四七·五二六上):“语渗漏,谓究妙失宗,机昧终始...(名数)一边罪难,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,是为佛法边外,故曰边罪。二犯比丘尼,于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。三...自己虽未断烦恼,却运用大悲去救济众生。爱是指思惑,见是指见惑。...Yonglebeizang 继《永乐南藏》之后,于永乐十九年(1421)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经。明正统五年(1440)完成。全藏6...(965~1032)宋代临济宗僧。广东南海人,俗姓张。出家后,参礼百丈道常,继之参礼首山省念,大悟。后历参湖北洞山...(术语)爱着之戏论也。由爱着之迷心而生种种不正之言论。中论疏一曰:明戏论有二:一者爱论,谓于一切法,有取着心...禅林用语。禅林中,职位身分较低者,出于尊长之前时,报道伺候在此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训童行条(大四八·一一...(术语)寺院十名之一。出离世俗人之住处也。见僧史略上。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
有一天,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: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。是哪四种呢?比丘因为居士供养...【春秋诸大夫,见人言动,亿而谈其祸福,靡不验者,左国诸记可观也。】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,推测他的...
稍得清幽处。头头总自然。 一间茅草屋。半亩藕花田。 好鸟来青嶂。闲云挂碧巅。 红尘飞不到。淡雅过神仙。 谁信山中...
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:一种是众生的别业妄见,第二种是众生的同分妄见。这个别业妄见就是我们讲的所...在佛学中,本没有什么宗派,因为末法时期,众生根器薄弱,智慧不及从前。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。佛说:末法时期...
怎么欣求极乐呢? 思惟依正庄严,成就内心的安乐;思惟诸善聚会,成就内心的清净。对极乐世界的欣求,有两个修观的...
参禅人没有过:日用中一切时参,一切处参,一切事参,无造过余地,何云有过?非也,大非也!殊不知无量劫来,所造五...
主持人:各位网友,大家好!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,《师父来了》第六十期,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...
欢喜(无侧)(唐京兆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九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欢喜。不知何许人也。性无羁束慈忍宽和。人未尝见其愠色。故号之焉。观国之光至于京辇。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。言语不常事迹难测。德宗皇帝闻而重之。兴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。时喜与保唐禅宗。别敕令受戒。缁伍荣之。至其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。有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。外国人。未知葱岭南北生也。若胡若梵乌可分诸。建中中越碛东游。得意则止度其冬夏。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体人意。号利智梵僧焉。相传则是康宝月道人后身也。必尝以事征验而知。与名德相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。越山千万云门绝。西僧貌古还名月。清朝扫石行道归。林下眠禅看松雪。其高邈之状在昼辞焉。
上篇:道晤(唐温州陶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九] | 下篇:皎然(福琳)(唐湖州杼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九] |
亦名:时非时施衣与下众法、沙弥受檀越施衣法 子题:安居时衣得与沙弥、僧得施物净人皆受其分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...
依草附木
净衣
韦提希
语渗漏
十三难
爱见大悲
永乐北藏
蕴聪
爱论
喝参
出世舍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
有四种供养因缘,使僧众心生贪爱
人在福祸快要来时,观察他的举动,决定能事先知道

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

生命从哪里而来
李炳南居士:忆佛念佛

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

要得在世不造过者,只有参禅一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