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指依入有漏定而发之无表色。即入定时,自身中自发而能防非止恶之戒体。(参阅“无表色”5097、“静虑律仪”6360) ...梵名 Ratna-megha-sūtra。凡七卷。梁代曼陀罗仙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。梵本不传,然梵本菩萨学论中,有引用本经...天竺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(502,一说九年)自西印度来广州,于法性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建戒坛(一说...(术语)天台之圆教也。圆教之菩萨迷理轻,故不借事事之方便,直谈一切万法为中道实相之妙理,谓之界外理教。玄义三...(譬喻)又曰筌蹄,筌者取鱼之具,罤者取兔之网,以喻方便门及言语文句等实现实义之用具。罤,或作蹄。乃假借也。玉...(术语)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。大部辅注十一曰:三千威仪,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(行住坐卧),合为一千,循三...亦名:白二净、白二羯磨净 子题:迷谬净处 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白二结者,谓僧伽蓝院相周匝,比丘在中有宿煮过。...即讲说经典之义理。其后转指讲说俗谣。我国自唐代以后,盛行将佛教教说或因缘谭等,以平易之文字配以音曲,而成为“...云何欲?谓贪亦名欲。欲界亦名欲。五妙欲境亦名欲。今此义中。意说五妙欲境名欲。所以者何。以五妙欲极可爱故。极可...梵语 samutthānena ku?alāh。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善之一。即将善法分为胜义、自性、相应、等起四种,其中,等...(术语)一戒,二定,三慧,四解脱,五解脱知见,是谓之五分法身。戒定慧三者如上。解脱者自慧断惑,解惑之系缚,即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
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!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,可能学习佛法,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,教内有一句话...
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,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,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...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,我经常在许多对年轻人演讲、谈话的场合中,提到这个观念。 其实...
问: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?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?生其心是生妄心,还是生真心、佛心?请开示。 大安...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,他们走到象头山。象头山留有佛陀许多的回忆,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象,佛...
我俗名李荣,法号圣安,属牛。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,三步一磕头,历尽艰辛,前往五台山朝拜还愿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...问: 净土法门实在稳当,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,又没有修净业三福,又没有念净土三经,能否往生?宿业未忏净,念佛...
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一天,对比丘们开示:有三种法甚可爱敬,为世间人所贪求。是哪三种呢?...
惟恭(灵岿)(唐荆州法性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惟恭。不详何许人也。少孺出俗于法性寺。好尚偪下多狎非法之友。虽乖僧行犹勤持诵金刚般若。罕离唇齿。酒徒博侣交集门庭。虚诳云。为曾无廉耻。后遇病且死。同寺有灵岿其迹相类。号为一寺二害也。岿偶出去寺一里所。逢六七人少年甚都。衣服鲜洁各执乐器如龟兹部。问灵岿曰。惟恭上人何在。岿即语其处。疑其寺行香乐佛也。及晓回入寺闻钟声云。恭卒。所见者乃天乐耳。盖承经力必生净剎。亦以其迹勉灵岿也。岿感悟折节。缁门崇重终成高迈焉。
上篇:灵幽(唐上都大温国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 下篇:遂端(唐明州德润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
(术语)又曰袍服(作法服者非)。袍者原为祇支(左右衣),与覆肩衣(右胃衣)之二物,来支那合此二物。加袗袖,称...
静虑律仪无表色
宝云经
智药三藏
界外理教
筌罤
三千威仪
摄食界白二净
说经
离欲恶不善法者
等起善
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

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
圣严法师《方向感》
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「住」应作何理解
燃烧的六根之火

圣安法师口述: 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日子
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,能否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