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一戒,二定,三慧,四解脱,五解脱知见,是谓之五分法身。戒定慧三者如上。解脱者自慧断惑,解惑之系缚,即涅槃之事。解脱知见者,认已解脱之智慧也。是前三者为修因,后二者结果也。于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。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,故云法身。三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。见大乘义章二十本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Laṅkāvatāra-sūtra,四卷,刘宋求那跋陀罗译。为本经三译中之最古者。楞伽者,山名,阿跋多罗者,入之...华译净身,是色界初禅天的通名。...(杂语)同所习者。维摩经菩萨品曰:乐近同学。,什曰:我学大乘,彼亦如是,是名同学。...【不得】 p0316 此八世法之一。集异门论十八卷八页云:云何不得?答:若于可爱色声香味触,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...(经名)佛说月光童子经,一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,稍略。其他,申日儿本经,佛说申日经同本...(术语)显杂修之失之语。谓杂修行者,万人中无一人得往生于弥陀之报土中者。...(术语)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。法华经法师品曰:若说法之人,独在空闲处,寂寞无人声,读诵此经典。我尔时为现,清净...(术语)又曰即心是佛,即心成佛。为诸大乘教之极谈。言是心即是佛也。传灯录七(法常章)曰:初参大寂,问如何是佛...引正王之子。引正王,梵名 Sātavāhana,音译娑多婆诃,系古代中印度憍萨罗国之主,归依龙树,从习药术,得年貌不...【无作】 p1042 集论五卷十五页云:何故此灭复名无作?不作现在诸业烦恼所依处故。...(传说)须达七次贫,后贫最剧。于粪壤中得一木,乃旃檀也。卖之得米四斗,告妇曰:且炊一斗,吾当索菜。时佛知可度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
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?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,全妄在真。凡夫一念的迷,所以全真在妄;...
问: 师父慈悲!师父刚刚有说,就是修菩提心的时候,菩萨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。可是后面在讲意乐的时候,师父又说我...
佛法不是送人情的,不同世间法,可以作人情送。古人云:宁肯己身堕地狱,不以佛法作人情。如何是将佛法作人情呢?假...
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,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、所有的人,都归自己所有。...诸位善知识,今天奉家师慈老的面谕,与诸位结缘,并请师父印证,特拈出这个题目。我们由某处往某处,必须预备资粮和...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;然而,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。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,但是...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? 不同的人,会给佛教下不同的定义。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宗教,有的人认为佛教是哲学,有...
自古以来,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,过去我国的四大名山、四大丛林、四大禅林,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。在...
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戒定慧 | 下篇:戒定慧解脱知见 |
为法身菩萨三施之一。又作供养恭敬施。即对他人信心清净,恭敬礼拜等。大智度论卷十二(大二五·一四七上):“恭敬...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
梵迦夷
同学
不得
月光童子经
万不一生
清净光明身
即心即佛
引正太子
无作
须达七贫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
全真在妄,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

随缘是要考虑现实,尽分是尽最大的努力

【推荐】人人只知有强冤家,而不知有软冤家

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
信愿行三资粮和念佛的方法
心淡如水福自多
和尚也需要与时俱进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