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梵语 da?a-a?ubha,巴利语dasa-asubhā。指尸体自腐烂至成白骨之十种状态,即膨胀相、青瘀相、脓烂相、断坏相、食残...(物名)文房之具。以引罫线兼镇纸幅者。...意谓若一事得以成就,则一切之事悉皆能成就。此乃就华严宗“事事无碍法界”之观点而言。系指成道者之境界。新华严经...【难行施】 p1444 瑜伽三十九卷十六页云:云何菩萨难行施?当知此施,略有三种。谓若诸菩萨、财物鮮少;自忍贫苦,...(杂语)策进心而行善法也。...(1427~1508)日本临济宗僧。长门(山口县)人,号岛阴。早岁于京都五山研习内外典,长于宋学。应仁元年(1467)奉...【摩竭罗婆】 翻除曲心。...【纯善意乐】 p0933 摄论二卷二十六页云:又诸菩萨、复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、共诸有情、回求无上正等菩提。...梵语 padma。又作波头摩华、钵特忙华。译作赤莲华。属睡莲科,学名 Nelumbium Speciosum, Will。产于印度、马来半岛...息灾、增益、降伏、敬爱,云四种法,加钩召,云五种法。 一、息灾 梵云扇底迦,为自身及他人之病难等消除种种...复次何缘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耶?由一切种智性广大甚深故,谓此所得一切种智性果最广大甚深故,因受果名,是故别说方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离欲上人 古来,我佛度人,无非就是断除妄念。自我披剃出家为僧以来,时时都是坚决根除妄念,发勇猛心,不随妄想习...
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,是济川赵氏之子。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,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,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...
修净业人,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,及来生出家为僧等。若有丝毫求来生心,便非真信切愿,便与弥陀誓愿间隔,不能感...现在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你学知识技能,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叶的问题上。很多父母为他的子女花很多钱...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此乃说明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也是离不了空性。 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...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种方法。 一、修智慧观和慈悲观。 要能够把凡夫的这种感情升华...
问: 请开示,文昌帝君因慈悲、怜惜妇人,而堕落人道,请问与佛教导众生发慈悲心有矛盾吗? 大安法师答: 文昌帝君...天气开始变冷,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,所以我们要多吃些有暖身作用的食物。下面就给大家推荐12款暖身食材。 换季时...
法照(唐陕府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法照。不知何许人也。立行多轻率游方不恒。长庆元年入逆旅避雨。逡巡转甚泥淖。过中时乞食不得。乃咄遣童子买彘肉。煮夹胡饼数枚粗食略尽。且无耻愧。旁若无人。客皆诟骂。少年有欲驱者。照殊不答。至夜念金刚经。本无脂烛。一室尽明。异香充满。凡二十一客。皆来礼拜谢过。各施衣物。照踞坐若无所睹。后不知终所。
上篇:文照(唐河中府柏梯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 下篇:慧普(唐蕲州广济县清着禅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
【波罗颇迦罗】 唐言作明知识,或云波颇,此云智光。中印度人,刹帝利种。识度通敏,器宇冲邃,博穷内外,研精...
十不净
界尺
一成一切成
难行施
策修
桂庵玄树
摩竭罗婆
纯善意乐
昙摩华
四种檀法五种檀法
方广分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妄念不生,自然健康长寿

欲火害人(普明法师的故事)

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
安贫乐道,惟慧是业
圣严法师《人的三世因果观》
如何守持不邪淫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