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赞宁〕系曰。一口宣诵何能入远近人人耳耶。通曰。近则若愿持经善法力故。远则一音演说随类闻解。其人是圣寺员位。断可知矣。
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【阇那崛多】 此言志德。北印度人,刹帝利种。少怀达量,长垂清范,游涉行化,来达兹境。周武帝世,译普门重颂...凡二卷。北宋四明知礼(959~1028)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。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,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...(术语)三惑中见思之惑,招三界之生死,故名界内惑。...指观无量寿经两种译本之一存一阙。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卷十二、卷十四等所记,一存者,乃刘宋元嘉(424~453)年...【证得理门】 p1438 瑜伽六十四卷五页云:云何证得?谓若略说,有四证得。一、诸有情业果证得,二、声闻乘证得,三...(术语)谓菩萨经三祇百劫修行登因地最后之等觉位,入金刚喻定也。金刚喻定者,正将成佛时所入之定,知慧坚固,故以...梵语 mūlāntika-skandha。与“一味蕴”对称。乃小乘经量部之主张。从无始以来相续不绝之微细意识,为有情生死相续...(术语)又称重空三昧。是举前空空三昧之一以摄他也。若各别称之,则为重空,重无相,重无愿也。一、空空三昧,罗汉...【车钵罗婆】 翻忍得脱。...【涅槃法缘】 p0931 瑜伽二十一卷三页云:问:何等名为涅槃法缘;而言阙故,无故,不会遇故;不般涅槃?答:有...指诸佛垂迹之应化身。佛由自己之法身变现许多应化身,以化导众生,其法身为本地,应化身为垂迹,故称为迹佛。 p432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问: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? 慧律法师答: 你就记得,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,也不是一直在忏悔,业性本空。你跟他...
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!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,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,在这样的...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,共有四项:一是惜福,二是习劳,三是持戒,四是自尊,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。 一、惜福 惜是...
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,觉悟的次第,叫做信、解、行、证。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什么呢?是想走一条菩提道,一条...
皈依佛、法、僧的弟子,是为了求解脱,求解脱是为了自在。不是说皈依三宝,入了佛门,还在争闲气,还在争人我、争是...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。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,知道我们这一颗真心是本来具足的。所以,如果你是一个大修行人,...
经典上讲: 汝坐道场。销落诸念。其念若尽。则诸离念一切精明。动静不移。忆忘如一。 就这动静不移,忆忘如一八个字...一、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:顾名思义,现,就是现在;实,就是真实。说现在,既不是过去,也不是未来,虽然它和过...
华严和尚(唐幽州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华严和尚。不知名氏。居在幽州城北。恒持华严经以为净业。时号之全取经题呼召耳。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。如在庭庑之下。万岁通天年中韩国公张仁愿之为幽州都督也。夜闻经声品次历历然。及尔晨兴谓夫人曰。昨宵城北道人讽诵。若在衙署前也。还闻已否。夫人曰。是何地远可得闻乎。张君曰。如其不信可各遣小竖走马往覆之。果无差谬。张君请召入城。及相见谓张君曰。有愿胡不报乎。答曰。现造袈裟五百缘布施罗汉去。华严曰。勿去余处。但送往州西马鞍山竹林寺内施僧。及遣使赍香衣物登佛龛山。已去觅竹林寺且无踪迹。如是深入陟高山见一翁。问之曰。旦随吾来。倏睹云开寺现。景物非凡世所有。入寺散袈裟。毕而少二人。彼老宿曰。可赍还二分一与张仁愿一与华严和尚。自此方知华严和尚是竹林圣寺中来使留一宿。出已经年。行化既久。及终坐亡。肉身不萎败。范阳之人多往乞愿。时有征应。塔近因兵革而废矣。
上篇:守素(唐京兆大兴善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 下篇:文照(唐河中府柏梯山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五] |
(人名)唐嵩岳破灶堕和尚,不称名氏,言行难测,奉事嵩岳慧安禅师,号为老安。山坞有庙,甚灵,殿中唯安一灶,烹杀...
阇那崛多
十不二门指要钞
界内惑
一存一阙
证得理门
等觉金刚心
根边蕴
重三三昧
车钵罗婆
涅槃法缘
迹佛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
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

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
弘一大师:青年佛徒应该注意四项事情

学佛的次第--信解行证

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
妄识心本来就是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