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历代名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。略名金刚经,金刚般若经。...(术语)对于大曼荼罗称护摩坛或灌顶坛为第二坛。大疏八曰:阿阇梨作第二曼荼罗,与中曼荼罗相对,去大曼荼罗二肘。...(植物)天竺有四种之莲华:一优钵罗华Utpala,二拘物头华Kumuda,三波头摩华Padma,四芬陀利华 Puṇḍarika。如其...(一)又作开室。乃进入师父室中,亲受法门而嗣法之意。 (二)禅林弟子进入师父之室,参学问道,称为入室。 (三)贵族檀...(术语)思五蕴假和合之身中,有我实在而执着之也。...(譬喻)到甘露涅槃之门户也。即如来之教法。法华经化城喻品曰:普智天人尊,哀愍群萌类。能开甘露门,广度于一切。...【殊异】 p0945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:或殊异者:因相差别故。...即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种作法所限定之区域。(一)谓自然所限结界之区域者,大至阎浮一洲,小如一洲、一岛等。(二)为作羯...【世间八法】 p0510 瑜伽十五卷二页云:又于世间三处转时,恒常世间八法所触。谓乐欲处,功用处,众缘处。于乐欲处...(术语)前代诸师之修道者。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一曰:前修即前代诸师。...表依罪业而流转生死之长久劫量。安乐集卷上(大四七·四中):“若一念称阿弥陀佛,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一念...佛说疗痔病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,如果没有信,就会遇到许多问题。 比如,关于2012年,许多人因为受社会传言的影响,总是纠缠着...
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,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:过去,帝释天王释提桓因,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...佛教有一种「业」的观念,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,不论经由语言、思考,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,都称之为业...
【过去久远劫中,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,广度众生。未来世中,若有男子、女人不行善者、行恶者,乃至不信因果者、邪淫...
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,来观察生命的时候,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这...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,取自《杂譬喻经》。 古时候,有个国王得了一种怪病,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头疼脑热的症状,而...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、挫折,因而生出痛苦。那么,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?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?怎样才...XXX、XXX、XXX,我的亲人们、孩子们: 今天我趁着身体康健、头脑清晰时立遗嘱,你们不要觉得惊诧和不吉利。人生无常...
宗合(道因)(宋潭州延寿院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二]
【历代名僧辞典】
释宗合。闽越人也。游岳泛湘以求知识焉。其为僧也介立而寡欲群居终日。唯笑而已。南楚之人且多信重。后居延寿院。故谏议大夫贾公玼判军府。闻之往谒见。言话不接。舆人议曰。得道之人岂入恒量度中耶。贾乃坚请往文殊院住持。尔日登座聊举禅要而散。明日告众曰。有故暂出。诸贤不宜留难。其装束若行脚状。渡彭蠡至黄州驿前。屹然立终。遐迩奔竞观礼。时马铺使臣为营丧务造塔于立终处。则开宝二年也。今号真身院是欤。又渑池大安寺释道因。不知何许人也。游处渑池瀍涧之间。自言。出家人守俭则少于人。与畜类为同行。则无是非盈耳。尝养一乌犬出入起卧不相忘舍。每食以铁钵就火而炊。麋熟与犬同食。或前或后。行止奇异人莫能测。一旦僧亡犬亦坐毙。今大安寺塑其像而肉身两存。开宝中也。洛下崇信。香华满龛焉。
上篇:王罗汉(宋明州干符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二] | 下篇:点点师(宋卬州大邑灵鹫山寺)[《宋高僧传》卷第二十二] |
佛的儿子,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,以密行第一著称。他虽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,但后来在法华会上,回小向大。...
金刚般若经
第二坛
莲华
入室
着我
甘露门
殊异
二种结界
世间八法
前修
八十亿劫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疗痔病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

忆念三宝远离怖愄
圣严法师:不要自己障碍自己

归依地藏菩萨,即得解脱三恶道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