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的儿子,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,以“密行第一”著称。他虽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,但后来在法华会上,回小向大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【无相解脱门智】 p1080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:无相解脱门智,五智所摄。谓法智、类智、灭智、尽智、无生智。...【于诸善法常不舍轭】 p0750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页云:于诸善法常不舍轭者:谓于善法,不舍勤勇,精进无断。是故...亦名:结集律藏诸戒三征 子题:戒缘三事、制戒处、初犯人、制戒初犯人、制戒犯相、何处制、因谁制、何因故制 戒本疏...【能引支】 在十二有支中,能引支是无明和行二支,由于无明于诸谛理的迷闇无知,而由行的造作诸业,熏习第八阿赖耶...亦名:开畜众物 子题:沙门衣法、房衣、复贮衣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四分,给住房比丘中,开与坐褥、卧褥、地敷、...【阿檀】 或阿捺摩,此云无我。说文云:我,施身自谓也。华严云:凡夫无智,执着于我。智论明二种:一者邪我,...梵语 da?a jānāni。(一)就有漏智及无漏智之性分为十种。(一)世俗智(梵 sajvrti-jāna),多取世俗境之智,即有漏...即僧徒所居之伽蓝。蓝,伽蓝之略。伽蓝为精进修行者所居,故称精蓝。(参阅“伽蓝”2769) p5885...凡三卷。日僧源信撰。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。本书就一乘三乘之诤论判决其要旨,并成立一乘真实、三乘方便之义。书...乃指大藏一览集卷三所录之般若名相八十一科。此即:五蕴、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六触、六缘所生、四缘、六大、十二因缘...(名数)佛有七种之语:一、因语,于现在之因中说未来之果也,如说此人乐杀为地狱之人是也。二、果语,于现在之果中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往生论...今天讲的题目是《学佛先学做人》,分两部分来谈: 第一部分 学习佛法 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...
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 警众偈,是普贤菩萨所说的。在中国四川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,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...问: 请问师父,家里爱人爱钓鱼,应该怎样对待此事?我应该怎样做?我是初学佛人,姐姐是一个智障人,有低保收入。...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: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县城去住了,旧房子一时还没有找到买主,所以就空在那里,没人...问: 如何去报佛恩? 大安法师答: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恩德,那是比山还高,比大地还广。用大山之高、大地之广来比喻...凡人多半眼高手低,能说不能做。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。这些人读书读得多,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,加上...
大藏经者,如来之慧命,人天之眼目。无明长夜之智炬,生死苦海之慈航。觉先觉后之法源,世出世间之道本也。若非宿植...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?是佛需要我们拜吗?还是我们需要拜佛? 佛就是觉者。觉就是对一切事、理都明白清...
罗睺罗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罗刹国 | 下篇:胁士 |
【垢净无常】 p0882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:垢净无常者:位转变故。...
无相解脱门智
于诸善法常不舍轭
律藏结集诸戒三征
能引支
畜众物开缘
阿檀
十智
精蓝
一乘要决
八十一科
七种语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往生论
昌臻法师《学佛先学做人》

是日已过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斯有何乐
家里人爱钓鱼,应怎样对待此事
放下便是
如何去报佛恩?
圣严法师《多闻与所知障》
